雨水节气过后是春耕备耕的好时机。连日来,浙江湖州南浔区将AI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打好全年粮食生产“首战”。
2月18日一早,在旧馆街道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农机驾驶员熟练地对“冬眠”已久的农机具进行检修和调试。“智慧农机”在AI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加高效:借助AI的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能力,传感器可以精准识别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状况,从而自动调整播种和施肥的深度和密度。种粮大户田水芳介绍:“借助智慧农机,如今只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以往一周的工作量,十分高效。”
在善琏镇观音堂村,春化后的冬小麦迎来关键生长期。运用AI编程技术,播撒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有序作业,细密的肥料均匀地落在麦苗上。“与人工追肥相比,无人机追肥高效省时,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变量施肥技术,确保每一株麦苗都能得到养分。”善琏镇农业条线负责人说。
高效的现代农业管理,遍布大田的传感器是关键,依托数字孪生的“数字大田”让各项规划都有了数据支撑,农田里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都实时可见并同步到大户手机上,让农民种田也装上了“数字引擎”。在和孚镇,农技专家也下到田间地头为小麦春管进行“把脉”,除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镇农技专家崔立庆还向农户提出了小麦的水肥建议。
据了解,今年南浔区春耕备耕农资储备充足,各类化肥储备达到5000吨,农药超400吨,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