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年重庆市榨菜机械化生产新技术试验示范活动在涪陵区江北街道大渡村举行,带来一场关乎青菜头种植方式的变革。随着宜机化青菜头新品种渝直90的推广,为其量身打造的直播农机应运而生。这些钢铁农机高效、规整的作业将逐渐取代以往弯腰弓背的辛苦场景。
活动现场
当天,现场共展出新型青菜头直播农机12台,涉及手动操作、燃油驱动、电力操控等类别,其功能涵盖种床整备、精细播种、有效施肥等各类环节,更有部分能够适应窄小地块、坡耕地等地形的作业。
农机正在整备种床
伴随着一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一台台精密先进的“钢铁农友”在田间划出笔直的沟垄,精准地将一粒粒青菜头种子“投喂”进土里。“哎哟,这个确实轻巧,不费劲!”江北街道大渡村村民何在华接过一台轻巧的手持播种器,在指导下沿着划好的线缓缓推进。技术人员笑着说:“我们后续会发放操作手册,手把手教学,直到大家会用、敢用为止。”
机械化直播的方式能够使亩均播种成本降低70%,提升播种效率近30倍,通过直播农机的精细化、标准化种植,出苗率可以达到98%以上。
技术人员指导菜农使用农机
大渡村2组的叶祖碧说:“本来我才种了几亩地,这个机器买了也还是可以。但是如果说价钱高了,就没有必要买这个机器。”当然,菜农的疑虑也不止如此。部分菜农的地块狭小、坡度较大,对于直播农机也是挑战,“出了问题,谁来帮我们维修呢?”
重庆正鑫农机有限公司负责人房祥为菜农解答了疑惑。“根据大户、商户的实际需求,价格相对来说也不一样,都在大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此外,我们实行‘保姆式’的服务,全程跟踪农机状况,将有专业的服务人员上门进行维修管护。”
榨菜是涪陵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2024年,全区种植青菜头面积73.84万亩,总产量190.8万吨,实现人均榨菜纯收入3805元,产业总产值达155.45亿元。但传统的育苗移栽模式耗时耗力,劳动力老龄化、成本攀升已经成为悬在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加快实现青菜头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机整理后的农田
“推进榨菜的全程机械化,是榨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从播种环节开始,为榨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重庆市农机总站副站长敖方源说,市农机总站将不断迭代升级农机装备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全市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青菜头种质资源和机械设备的不断迭代升级,涪陵榨菜产业链将有望实现运营效率、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的全面跃升,有力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