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列表
按区域:
按时间:
按类型:
按关键字:
发布时间: 正序 / 倒序
找到约93719条结果
  • 11大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补贴销量、近期主销机型与价格
    据5月19日统计,各省区2024年补贴销售自走式青贮机501台,排名前10的11企业品牌(有2个并列第10名)合计补贴销售353台,品牌集中度70.46%。以下介绍这11大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补贴销量和主销省区,近期主销机型与价格,供农民朋友购买时参考。1、山东森睿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山东森睿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94台,市场占比18.76%,补贴销量位列第1名。2024年山东森睿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宁夏、甘肃、山西和云南等。2025年,山东森睿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4QZ-2000甘肃19.8万元,新疆17.7万元。2、新乡市豫东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新乡市豫东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43台,市场占比8.58%,补贴销量位列第2名。2024年新乡市豫东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湖北、内蒙古和云南等。2025年,新乡市豫东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9QZS-2900(G4)湖北33.6-34.0万元,4QZL-8(G4)湖北20.8万元。3、勇猛机械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勇猛机械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40台,市场占比7.98%,补贴销量位列第3名。2024年勇猛机械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河北、天津和宁夏等。2025年,勇猛机械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9QS-350(G4)新疆57万元。4、九方泰禾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九方泰禾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35台,市场占比6.99%,补贴销量位列第4名。2024年九方泰禾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2024年9月,九方泰禾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4QZ-2650宁夏40万元,甘肃41万元,内蒙古35.5万元。5、石家庄鑫茂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石家庄鑫茂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28台,市场占比5.59%,补贴销量位列第5名。2024年石家庄鑫茂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宁夏、内蒙古和青海等。2024年8月,石家庄鑫茂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9QZ-2600L(G4)宁夏38-39万元,青海38万元。6、石家庄美迪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石家庄美迪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23台,市场占比4.59%,补贴销量位列第6名。2024年石家庄美迪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内蒙古和新疆等。2024年9月,石家庄美迪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9QS-3600T内蒙古75万元。7、获嘉县凯威斯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获嘉县凯威斯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22台,市场占比4.39%,补贴销量位列第7名。2024年获嘉县凯威斯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宁夏等。2025年,获嘉县凯威斯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QZ-2200B宁夏18.6万元,甘肃20.5万元。8、宁晋县方锐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宁晋县方锐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21台,市场占比4.19%,补贴销量位列第8名。2024年宁晋县方锐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甘肃和内蒙古等。2025年,宁晋县方锐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9QZ-2100A甘肃29.5万元,9QZ-2650A(G4)新疆36.1万元,河北33.7万元。9、河北牧泽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河北牧泽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19台,市场占比3.79%,补贴销量位列第9名。2024年河北牧泽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河北、内蒙古和青岛等。2024年8月,河北牧泽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4QZ-20C河北50万元,4QZ-18D(G4)河北46万元。10、中机美诺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中机美诺补贴销售14台,市场占比2.79%,补贴销量与山东胜宇并列第10名。2024年中机美诺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河北、山西和新疆等。2025年,中机美诺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9360B(G4)甘肃78万元,9265A(G4)河南50万元。11、山东胜宇自走式青贮机2024年,山东胜宇自走式青贮机补贴销售14台,市场占比2.79%,补贴销量与中机美诺并列第10名。2024年山东胜宇自走式青贮机主销省区:宁夏等。2025年,山东胜宇自走式青贮机主销机型与价格:4QZ-2300B四川21.8万元。
    发布时间:2025-05-24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来鲁开展混动拖拉机专项调研
    根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田生产智能作业装备检测技术研究与专用检测装备创制及应用”研究需要,5月17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中国农业大学、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组织课题组成员,赴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临工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对混合动力拖拉机研发技术体系、研发生产进度、试验验证情况、现有检测手段等进行专题调研,并对混合动力拖拉机标准大纲起草等事项进行深入技术交流。该项目由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牵头,中国农业大学、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等十家单位共同参与研究,旨在解决包括混合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大田生产智能作业装备检测方法与标准不完善、专用检测装备缺乏等问题,研究期限2024年12月-2027年11月。下一步,课题组将根据项目及课题安排,于近期再次组织技术调研,并力争今年秋季开展首次田间检测试验。
    发布时间:2025-05-23
  • 数字麦田里的“对话” 温县连续35年高产背后的科技实践
    “金风暗度千重浪,赤日轻催万顷黄。”5月21日,41℃高温炙烤着豫北大地。在温县祥云镇古贤村的麦田里,温县农科所工作人员正进行小麦测产。“今年虽然天旱,但这块地产量不会低!”该所小麦研究室主任刘兢文说,“播种时候下足了功夫,用半精量播种,亩穗数比常规多;抗旱也有妙招,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现在浇地就像‘点外卖’,说句话就能搞定。”一旁的种粮大户王保平指向不远处的传感器和智能机井房说,“传感器实时盯着地,水肥一体机自己就安排好浇水施肥的事儿了。”他们身后,麦浪随风起伏,距离大规模开镰还剩十来天。在温县,麦田“会听话”,语音控制新农事。“小正,打开水泵!”随着温县智能水肥一体机技术人员蒋倩倩的指令,田间的移动智控水肥机器人立即响应。这套集语音控制、物联网、大数据于一体的系统,正是温县应对今夏极端高温的“秘密武器”。“传统大水漫灌一亩地用水35到40立方米,现在降到20到25立方米。”蒋倩倩指着手机上的曲线图解释,系统能根据传感器数据自动计算水肥配比,误差不超2%。目前,温县1600多台水肥一体机已覆盖7个乡镇、涉及面积约10万亩,仅人工成本就降低50%以上。在温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牛亚娟的巡田记录本上,一组对比数据尤为醒目:使用智能滴灌的麦田,灌浆期遭遇干热风后千粒重仍达全县常年水平47克甚至以上,比普通田块高出3到5克。“风再大,滴灌的水肥也能精准‘喂’到麦根。”在温县,丰产“有智慧”,以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水肥管理。作为全国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县,温县的麦田里藏着独特的“中原算法”。物联网监测让每块地都有“数字画像”。田间布设的近百个传感器,定期采集一次墒情、苗情、病虫害数据,自动生成田管建议;智能预警系统提前48小时预判干热风风险。今年5月以来,已触发3次红色预警,农户通过App接收叶面喷肥、浇水方案,挽回产量损失约5%。“过去看天吃饭,现在看‘数’管理。”种粮大户赵佳佳展示着自家300多亩麦田的“体检报告”,“前几天全县气温高达40℃以上,干热风风险极高,这个时间浇水能减少蒸发,加上开展‘一喷三防’,每亩多‘抢’回10斤粮。”在温县,老农“懂科技”,科技特派员和农户零距离。在丰收前的关键10天,温县组织11名科级干部和56名农技专家到田间开展技术指导。5月21日,在岳村街道方头村,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訾帅朋正在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工作。“近日预报的雨水对缓解连日来的旱情和小麦灌浆较为有利,但须关注强对流天气和大风天气可能造成的小麦倒伏风险。当前,小麦临近收获期,不能再进行浇水,过多浇水可能会造成根系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訾帅朋说。“科技再先进,也要解决老农的手机不会用、新设备不敢试的问题。”温县今年开展的“智慧农机手”培训已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连70岁的种田老把式都学会了“语音控水”。作为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温县小麦单产已连续35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这句业内公认的评价,如今有了新注解——温县探索的“精准投入—高效转化—生态循环”模式,通过节水节肥、减损增效,全县38.1万亩小麦今年预计总产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高。麦田埂上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数据。温县麦田,让人震撼的不仅是连片的麦浪,更是麦田里无处不在的“对话”——人与机器、数据与作物、传统与创新。当老农对着手机喊一声“浇水”,他唤醒的不只是水泵,更是一个延续了35年的高产传奇。粮食安全的“中原算法”,或许就藏在这片土地对科技最朴素的拥抱里。
    发布时间:2025-05-23
  • 桐乡机械化育秧助力水稻种植转型升级 农事服务中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种粮大户权良有今年将400亩水稻田全部改为机插秧种植,12000多盘秧苗将于6月初由插秧机陆续种入水田。这一变化得益于崇福镇农事服务中心全自动育秧流水线的投入使用,该设备每小时可制作1200盘秧苗,满足40亩水田用秧需求。通过自动化育秧、恒温催芽等工序,20天左右即可完成从育秧到插秧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相比传统种子直播方式,机插秧虽然前期成本略高,但在产量、抗逆性和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崇福镇农事服务中心已承接全镇超7000亩育秧订单,育秧工作将持续至6月初。桐乡市高桥街道、石门湾、河山镇等地的农事服务中心也已配备自动化育秧设备,为农户提供优质秧苗服务,推动全市水稻种植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5-05-23
  • 灌南农机科技志愿者开展特色服务活动——智启未来助农耕  科技服务护“三夏”
    在2025年“智启未来,科创梦想”科技文化节期间,正值“三夏”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灌南县农机科技志愿者积极行动,通过“三进”服务模式,全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5月22日,连云港市、灌南县两级农机科技志愿者走进灌南县淮河路实验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机科普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志愿者操控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演示。无人机迅速升空,在模拟田地上空精准完成喷洒、播种操作,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与此同时,志愿者向师生发放农机科普宣传册,分享农机科技知识。连云港市农机试验推广站站长崔小东走进报告厅,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主题讲课。此外,市县农机科技志愿者还深入村组、走进机库,开展农机政策宣传、对农机设备进行安全检修和维护保养,将科技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为“三夏”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灌南县将继续发挥农机科技志愿者的作用,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5-05-23
  • 咸阳6万余台农业机械备战“三夏”旱腰带地区陆续开始收割
    今年“三夏”,陕西省咸阳市全市应收小麦299万亩,计划机播夏玉米135万亩。今年小麦机收较往年提前7-12天,目前旱腰带地区已经陆续开始收割,截至5月21日,已收割2万余亩,预计5月下旬至6月初全市小麦机收进入洪期,6月下旬机收机播基本结束。全力做好机械准备。经调度,全市共组织6万余台各类农业机械投入“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936台,玉米精量播种机9000余台,拖拉机2万台,秸秆捡拾打捆机223台,旋耕机、深松机及运输机械1.6万台;粮食烘干中心(点)91个(其中移动式烘干机19台),日烘干能力1.87万吨。积极开展服务保障。组织农机专家、机手多次实地调研,开展试验,制定下发《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机械化收获减损和机手培训,做好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1600个,对跨区作业机手开展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培训;在高速路出口设立机收接待站45个,为机手提供住宿、配件供应、机械维修、机收作业信息及保通保畅等服务。联系中石油、中石化确定111个农机优惠加油站,设立绿色加油通道,配备流动加油车,送油到田间地头。与气象、交通部门紧密配合,及时提供“三夏”农机生产相关信息服务。抓实抓紧应急准备。建立健全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成立65支农机应急作业、保障、服务队伍,配备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烘干机及排涝机械3300台套,制定了防灾救灾农机储备调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提前研判,备足备好烘干、喷灌、排涝等机具。建立完善保障渠道,会同农业、交通、公安、气象等部门,对开展应急作业的人员和机具提供道路通行、必需生活保障、机具维修保养、天气预报等服务。全力护航安全生产。持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组织农机安全监管人员深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田间地头等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查出的隐患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形成闭环管理。对全市3300多名机手进行了“三夏”农机安全生产教育,为每台收割机、拖拉机粘贴安全温馨提示,将农机作业安全风险降到最小。
    发布时间:2025-05-23
  • 东川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活动 助推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升级
    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了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活动,本次活动共报废农业机械75台,其中,微耕机报废54台,手扶拖拉机报废17台,变型拖拉机报废3台,农田型拖拉机报废1台,申请报废补贴资金10.22万元,惠及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27户,本次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活动的开展,使农机装备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确保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工作的顺利实施,昆明市东川区针对超期服役、高耗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农机,采用微信平台、深入农村集市、田间地头等方式开展宣传,扩大人民群众对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的知晓度。同时紧盯机具回收、机具核验、报废拆解、资金兑付等关键环节,规范补贴审核流程,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农户,让农户尽快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通过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的实施,推动老旧农机淘汰更新,减少农机安全隐患,提升东川区农机装备水平。受益农户表示: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真是好,不仅把老旧农机卖掉变成了钱,还享受了补贴政策。农机报废更新政策的实施既减轻了农户更换农机的成本,也推动了先进适用农机的普及。今后,昆明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将针对新增的28类补贴农机,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机报废更新批次,让广大农户尽早享受惠农政策,消除不安全的老旧农机,助推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5-05-23
  • 石首开展农机驾考 全力护航“三夏”农机安全作业
    为确保“三夏”农机作业安全高效,近期,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东齐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了安全培训和驾驶技能考试,对来自石首市15个乡镇办区的55名农机从业人员参加。石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详细讲解了农机安全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作业及转场注意事项、农机事故三要素(人、机、环境)、避险排患知识及应急处置技巧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并结合当前夏收实际,要求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机收作业时严格执行联合收割机作业标准。安全培训结束后,石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要求,对参训人员依次进行了理论、场地驾驶技能、田间作业技能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最终55名考生成功通过考试,顺利取得相应的农机驾驶资格。本次农机驾考工作的开展,不仅充实了农机驾驶操作人才队伍,提高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持证率”,也为石首市“三夏”农机作业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5-05-23
  • 第八师141团:偏季果蔬铺开致富路
    5月20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15连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特色种植基地,从辽宁大连引进的蓝莓大量坐果,无花果和樱桃树抽枝拔节、枝繁叶茂。197座现代温室大棚将打造出北疆地区偏季果蔬种植新高地,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地产的偏季时令果蔬。据了解,15连现有职工66人,耕地面积4946亩,设施大棚占地面积677亩。2020年6月,该连鑫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成立北野之春千亩精品蔬菜基地,建起烧煤供暖棚、塑料大棚516座,每年生产“春提早”西红柿2000余吨,实现产值400余万元,“秋延后”辣椒800余吨,实现产值300余万元。2021年,该连引进“鱼菜共生”项目,以水中养鱼、水上种菜,鱼粪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为鱼净化水质,养殖池换出的水用于浇灌大棚蔬菜的模式,形成种植、养殖循环生态链。每座棚每年出售罗非鱼10吨,创产值40万元;出售有机空心菜10吨,创产值5万元,每座棚实现净收益10万元。2023年,为提高大棚产值和效益,141团对300余座危旧闲置蔬菜大棚进行拆除后,15连党支部在团场“一连一品”政策引领下,启动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升级版”。由团招商引资企业新疆麓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该连鑫春果蔬合作社合作,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建设总面积233亩、50座高标准信息化寒地装配式低能耗非补温日光温室。这些温室采用EPS全装配建造、双层拱架双层膜、双动力起降保温棉被、自动除雪、除霜、地道风土境加热、冷凝水定向收集、后墙蓄热、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等14项专利技术。截至目前,已建成24座,其中18座已投入生产。按照规划,今年将完成全部50座温室的建设,已经引进、栽培的蓝莓、樱桃、无花果等高附加值果蔬除供应当地商超外,全部实行特色农产品订单销售模式,待草莓、圣女果等果蔬全面投入生产后,该连有望成为北疆地区最大的蓝莓、樱桃、无花果等偏季果蔬种植基地。在经营模式上,该连采用“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共同投资种植高附加值作物,企业负责销售,合作社负责种植,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组织职工进行劳务输出,每年可为全连职工增加收入40余万元。该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何研伸介绍说,他们种植的偏季果蔬不打农药,盆栽土壤也从东北购买。他举例说,寒地装配式低能耗非补温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蓝莓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亩产值30-40万元,利润20-30万元;樱桃亩产1500公斤,亩产值30万元,利润15-20万元;无花果亩产4000-5000颗,亩产值30万元,利润15-20万元,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利润700万元,还可创造就业岗位120个,辐射带动农户194人,经济效益可观。与传统烧煤大棚相比,能耗可减少77.8%以上。同时,该项目可有效推动团场农业转型升级,形成规模化示范效应,为团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发布时间:2025-05-23
  • 松滋市:风吹麦浪 “丰”景在望
    初夏时节,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广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黄。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全市36.55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割高峰期,一幅“麦”向丰收的壮美画卷正在乐乡大地徐徐展开。在南海镇南海闸村的千亩麦田里,饱满的麦穗低垂,多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村党总支书记万娟介绍,今年该村5900亩小麦实施绿色高产高效项目,通过“五个统一”管理模式,预计亩产最高可达900斤,较去年增产30%。“我们推广的鄂麦590、襄麦25等优质品种,抗逆性强,为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八宝镇8万余亩小麦也迎来集中收割期。在杨林湖村的麦田里,3台联合收割机正展开“金色攻势”。家庭农场负责人高雪犁告诉记者,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农场种植的180亩小麦亩产预计超千斤,总产量近20万斤,年收入预计能达到20多万元。杨林湖村党总支书记杨平介绍,该村5000亩小麦通过“一喷三防”集成技术,有效提升了穗粒重,亩产增幅达30%。“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收割,预计一周内可全部完成。”据了解,今年全市共投入1400余台联合收割机开展麦收工作,机收率稳定在90.03%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优质品种、实施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强化田间管理等举措,全市小麦生产实现提质增效,预计5月中下旬可完成全部收割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发布时间:2025-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