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三秋机械化生产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河北省农业机械鉴定总站 张颖琦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农机先行 把牢小麦生产“第一关”

受近期“双降”天气影响,河北省小麦生产面临挑战。作为小麦生产“第一关”以及“三秋”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小麦播种问题是第一道需要把牢的关卡。为提高气候影响下的播种质量,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10月22日,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晋州市组织开展了小麦高质量播种技术比对试验活动。河北省农业机械鉴定总站岗位专家,以及河北兴华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还邀请河北农业大学农艺专家到场指导。

瞄准目标 多方联动聚合力

“明天就是霜降,也就是传统上讲的小麦适播期和晚播期的分界点。受气候影响,今年河北省小麦普遍晚播,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播种质量、保障产量,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河北农业大学李瑞奇教授说。

一大早,几位专家便来到地里观察土壤墒情,研讨如何根据播期调整播量、如何壮苗培育等问题。“打好异常天气下的秋收秋种攻坚战,重要的一点是发挥农机装备的作用,特别是智能化、高性能播种机。”孙世桢研究员强调。随后,一行人来到晋州市德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该合作社荣获“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发展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面对当前秋收秋种形势,合作社积极调度收获、烘干、仓储、播种等设备,帮助农户应对不利天气影响。本次活动得到了该合作社的大力支持。

合作社院内摆放着几台高性能播种机。这些机具具备单体独立同步仿形,搭载物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采用先进播种技术,可实现智能精量播种,有的还针对土壤黏湿情况加装了特殊装置。各位企业代表逐一详细介绍机具性能,并对接下来的比对活动充满期待与信心。

开展活动 农机农艺同发力

来到田间,四台参试播种机经过机手的细致检查和调整,做好了充足准备,整装待发。

“小麦高质量播种技术比对试验活动正式开始!”启动号令落下,河北兴华的气吹式精量播种机率先驶入田间,同为该公司研发的耙播机跟随其后,德国雷肯saphir9机械式精量播种机、河北农哈哈小麦播种机也依次开展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从旋耕、开沟到播种、镇压,各环节紧密衔接、一气呵成,专家团队跟随机具之后,对播深、行距等参数情况进行仔细查验和记录。

“小麦播种深度以3至5公分为宜,需根据土壤墒情在此区间内进行调整。现在土壤偏湿,建议控制在3公分左右。”李瑞奇教授一边测量,一边现场讲解农艺要点。经数据采集与综合比对,雷肯saphir9机械式精量播种机在播种精度、镇压效果等方面综合表现优异,其他播种机也在各方面展现出了自身的优势。

试验结束后,专家分别对每台播种机的性能特点、作业效果等内容作出评价,并结合目前土壤墒情,从机具的技术功能、结构设计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与改进方向。各企业的研发人员认真听取意见,表示将继续对标行业先进,进一步提升机具的作业质量。

总结经验 为小麦播种共献力

活动结束后,参加人员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一次良好实践,为应对异常气候影响、保障小麦稳产增产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现场比对和专家评估,不仅为播种机具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也为河北省应对晚播形势、提升播种质量积累了重要的技术经验。

接下来,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将系统总结此次试验数据,持续跟进试验结果,依托省农业机械鉴定总站等专家资源,坚决为河北省小麦生产做好技术支撑,把牢小麦生产“第一关”。相关企业也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应用此次活动成果,加快研发更能适应复杂天气条件的高性能播种机具,着力为保障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24提交人:河北省农业机械鉴定总站 张颖琦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宣传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