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发展>> 技术推广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北大荒集团青龙山农场有限公司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青龙山农场解锁水稻丰收密码 单产提升多点发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黑龙江北大荒集团青龙山农场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年来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农业标准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在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打造样板田

示范引领再升级

今年,为全面落实水稻单产提升行动要求,青龙山农场坚持系统谋划,要素集成,示范带动,在10个管理区内打造了20块面积超50亩的单产提升示范田,并构建“两横两纵四区”示范带。通过对水稻种植管理全流程的优化升级,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生产标准整体提升,为探索更可靠、更高产的种植模式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从选种、育苗、插秧、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农场聚焦水稻种植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在确保常规技术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在单产提升示范田内集成应用多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特别是在插秧作业中,应用宽窄行高速插秧机作业,保证每平方米插秧33穴以上,每穴秧苗控制在8-10株,科学增加移栽密度与取秧量,精准满足密植要求。

“提升单产量,增加亩效益,是每名种植户辛苦一年的目标,示范田的持续建设,正是通过‘良肥+良法+良技’的加持,让大家直观看到前沿科技与精细化管理对增产的显著作用。”在“立秋”节气田间讲堂上,第七管理区副主任陈全向种植户们介绍道。

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引领,片区联动促进共同提升。单产提升示范田的打造不仅放大了试验示范效应,更以“眼见为实”的方式提高种植户对新技术应用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农场将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结构,推动农业、农机、农技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单产潜力,鼓励吸引更多的种植户参与其中,稳步推进水稻单产提升行动。

管理见实效

农业标准再提升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如何科学合理的施用直接关系到作物长势、产量高低。田间管理伊始,青龙山农场便实行包片负责人指导管理模式,每个地块由专人负责规范施肥作业质量标准,并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做到地号固定、跟踪调查、资料积累,详细记录种植品种、推广技术、生育进程、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信息,确保记录及时、具体、准确。

“施肥可是一项技术活儿呢,少了怕不够劲儿,叶子容易黄,多了又怕烧苗儿。”种植户齐颖深有体会。为严把施肥关,各管理区包片人员深入调研各地块历史用肥情况,因地制宜为每户制定个性化施肥建议方案,通过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针对性补充中微量元素,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年初农场即确立了扎实推进‘奋进青龙山’建设的主线目标,围绕粮食产能提升、科技亮点示范、管理标准强化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农业生产部负责人李清军介绍道。

格田大改造

土地潜能再释放

如何在有限土地上最大化释放产能?青龙山农场对标现代化大农业标准,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为目标,对池埂多、形状不规则、地面不平、渠系不畅的低产田实施标准化格田改造。通过消埂扩池、土地平整、沟渠清淤等“手术”,将零星田块整合为规模大、产量高、效益好的“大格田”。

“60多个小池子改造后整合成22个15亩左右的大格田,插秧能提前两天完成,排水和施肥也方便多了,关键同样的地块能插秧的面积多了不少,亩产量自然就上去了”。秋收还未正式开始,种植户邱才已为自家330亩地的改造计划算好了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格田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农田平整度,妥善解决了因地块不平导致的肥料流失问题,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让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这“三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提升耕地资源利用率,充分释放黑土耕地潜能,推动更多“丰产田”向“高产田”转变。

秋意渐浓,稻谷飘香。青龙山农场的田间地头里,党员干部每日踏查掌握粮情;农机管理中心内,各类秋收机械整装待发;田间讲堂中,技术宣讲之声此起彼伏……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秋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5-08-27提交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农机处 王瑞娜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