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发展>> 技术推广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兵团日报 雷蕾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田野里的“智”变

春播时节,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九十团八连的田间地头,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按照预设参数精准作业,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整套流程行云流水,展现出高效、精准的现代农业风采。

正在地里忙活的职工王芮瞅着机器直乐呵:“去年试种了孜然套玉米,收入还挺不错!今年加大种植力度,种了120亩的孜然套棉花,就盼着能多挣些钱!”

在第五师双河市,像王芮这样尝到科技甜头的职工不在少数。近年来,第五师双河市积极探寻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多熟制”种植,职工群众种地不再依靠老经验,而是跟着科学技术走。

今年,“孜然套播棉花”“孜然套播玉米”立体化种植模式成为五师双河市春播时一大亮点。该模式通过科学规划与机械化作业的深度融合,巧妙地错峰解决了作物争光、争水肥的难题,实现立体种植,为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开辟了全新路径。

“我们针对传统单一种植结构经济效益有限的问题,积极推广作物套播技术。充分利用孜然早熟的特性,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五师双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志强说,农业农村局还组织了多场农业科技培训,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传授套种技术要点,确保新技术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最大效能。

如今,第五师双河市孜然与棉花套种模式覆盖面积达1700亩,孜然与玉米套种面积扩展至1100亩,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作物产量的双重提升。

不仅如此,科技更是成为今年春耕春播的“主角”。在八十三团一连的棉田中,“智慧孜棉”项目将北斗导航、人工智能与生物协同技术融入农业生产,打造出标准化种植基地。1.4万亩棉田配备了田间远程控制系统和19台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精准水肥管理。职工群众通过手机就能操控灌溉阀门,每亩地节水70立方米,化肥利用率提高20%,传统农业正加速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凭‘数’增收。”八十三团一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王敬珂展示手机滴灌管理系统时说,“这个系统让手机成为‘新农具’,使田内各分干管与支管间出水压力更加均匀,出水桩启闭灵敏,仅阀门启闭一项较人工节约时间40分钟以上,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升。”

从单一种植到立体种植,从依靠经验到依靠科技,第五师双河市的农业正以科技为强劲引擎,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前行。随着更多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为职工群众带来更多的丰收喜悦和经济收益。

发布时间:2025-05-08提交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唐文文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