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发展>> 技术推广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甘肃省陇南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豆治琼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关于陇南农机化发展现状暨适宜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情况的建议

一、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8.88万千瓦,农机具拥有量达到37.38万台套。拖拉机31413台,拖拉机配套农具49652台,拖拉机配套比达到1:1.6。谷物联合收割机937台。主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4.46%,近五年来增长了11.14个百分点,增速十分显著。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丘陵和平原较少,属丘陵山区地带,耕地分布不均,平川地带占比较少。在成县、徽县等部分区域耕地较为平坦且相对集中连片,有利于大型、高效农机装备的大规模作业,如联合收割机、大型播种机等能快速完成大面积农田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丘陵山区占地比例较大的武都区、文县等地,在一些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可因地制宜发展小型、灵活的农机具,适合当地小块农田和梯田的作业,如小型微耕机、小型拖拉机等,能满足农户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其不足是:地形复杂是最大的挑战,导致大型农机难以施展,农机作业难度大、效率低。而且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道路狭窄崎岖,农机运输和转移不便,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此外,丘陵山区的耕地分散,不利于农机的集中连片作业,也增加了农机推广和使用的难度。

种植业机械化作业情况。作为我市农业的基础产业,种植业的农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农机设备可供选择,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广泛应用,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量。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46%,相对较高。不足是:不同作物的种植要求和农艺特点差异较大,导致部分作物的农机具通用性较差,需要针对不同作物研发和配备专门的农机,增加了成本和技术难度。此外,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较小,缺乏适合的小型、精准化农机设备。就粮食作物看。2024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4.46%,小麦机械化水平为77.71%,玉米机械化水平60.31%,马铃薯机械化水平47.07%,小杂粮机械化水平40%。在陇南,小麦的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未完全实现,在地域平缓的成县、徽县、两当县等地区,从播种、施肥、灌溉到收割、脱粒等环节都有成熟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方案,如小麦的机耕、机收机械化水平在90%以上。但在一些山区或丘陵地带,由于地形限制和土壤结构问题,小麦的机械化种植和收割仍面临一定困难,整体水平还不高。就经济作物看。陇南市2024年油菜综合机械化率为51.79%,中药材综合机械化率为39.44%,蔬菜综合机械化率为43.47%。如油菜:油菜的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油菜种植行距不统一,给机械化作业带来了不便。又如蔬菜,在我市规模化种植较少,叶菜类:如白菜、菠菜等叶菜类的种植和收获主要依靠人工,机械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叶菜类蔬菜的生长周期短、植株脆弱,难以使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果菜类:像西红柿、黄瓜等果菜类的种植可以采用机械化移栽设备,但在收获环节,由于果实的成熟度不一致,机械化采摘的难度较大。

畜牧业机械化现状。饲料加工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如饲料粉碎机、混合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保证了饲料的质量和供应。同时,一些大型养殖场已经开始采用自动化的饲养和环境控制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畜牧业机械18497台(套),2024年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36.22%,较2021年的21.03%有较大的提高。不足之处:畜禽粪便处理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畜牧养殖的机械化设备价格较高,一次性投资较大,对于中小规模养殖户来说负担较重,限制了机械化的普及。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现状。近年来,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化发展迅速,如粮食烘干设备、果蔬清洗和分级设备等的应用,延长了农产品的保鲜期和储存时间,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2024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为55631台(套),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为42.94%,较2021年的18.07%增加了24.87个百分点,增速十分明显。不足之处:部分农产品初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能耗较高、效率较低。而且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参差不齐,一些小型企业在设备购置和技术更新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农机化在生产不同环节的现状。关键环节瓶颈突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4.46%,机耕90.24%,机播28.35%,机收32.87%。虽然机耕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0%,但播种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只有30%左右。从不同作物看,小麦的机械化程度最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71%,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0.31%,机械化程度较高,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7.04%,播种、收获环节机械化率分别仅15.93%和12.64%,缺乏适用丘陵地的小型机械。中药材移栽、采挖环节依赖人工严重,机械耕作滞后,机播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4.58%,机收水平也才21.14%。

1.生产环节。大田作物的种植、灌溉、施肥、植保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不断进步,新型农机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滴灌、喷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种子加工、化肥农药的生产和配送等产前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例如,种子加工企业配备了先进的筛选、包装设备,提高了种子的质量。不足之处:对于一些特殊的农作物或复杂的种植模式,产中的机械化作业还存在技术难题。例如,在果园的病虫害防治中,由于果树高大、树冠茂密,无人机等植保设备的使用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部分地域在种子、化肥等物资的配送过程中,由于交通不便,可能存在配送不及时、成本较高的问题。

2.初加工环节。农产品的烘干、清选、储存等产后环节的机械化设备逐渐普及,减少了农产品的损失和浪费。例如粮食烘干机的应用,解决了农民晾晒难的问题。不足之处: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小型农产品产区,缺乏冷链运输和保鲜设备,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销售。

二、存在问题与短板

(一)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

受地形制约,70%耕地为坡地,现有机械适配率不足30%,丘陵山区适宜农机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还存在着一是总量不足:部分地区农机装备数量有限,尤其是先进设备如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缺乏。二是结构不合理:农机装备分布不均,部分环节如机耕设备过剩,而播种和收获机械不足。三是装备老化:老旧农机占比高,维护保养不到位,影响作业效率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市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

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

我市目前仍存在重农机轻农艺的现象,农艺发展缺技术、缺人才,导致农机适应性差,农机农艺融合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业链协同不足,农机研发-推广-售后体系脱节,中药材专用机械市场应用还较少。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会化服务不足: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缺乏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服务跟不上,资金与人才缺口较大,县级财政配套能力弱;农机操作手老龄化率超60%,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农机服务需求。

(四)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不平衡

徽县、成县等县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丘陵山区的较多的文县、康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地区间差距较大,影响了整体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五)资金投入与人才短缺

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农机购置补贴、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但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同时,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适宜推广应用的农机具和装备

(一)粮食及油料种植业类

1. 小麦种植

适用区域: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等小麦主产区 。

北斗导航播种机:精准播种,减少种子浪费 。

植保无人机:高效防治病虫害(成县已示范应用,效率提升20倍)。

联合收割机:针对山区地块小特点,推荐小型履带式收割机 。

2. 玉米种植

适用区域:武都区、宕昌县、文县等 。

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实现带状复合种植(成县已开展技术示范)。

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步完成玉米收割与秸秆处理(与畜牧养殖联动)。

深松整地机:改善土壤结构,深度达30cm以上(撂荒地整治中广泛应用)。

3. 马铃薯种植

适用区域:宕昌县、武都区、西和县、礼县等

马铃薯播种机:实现起垄、施肥、播种一体化。

马铃薯收获机:适用于坡地作业,损伤率<5% 。

淀粉加工生产线:配套清洗、粉碎、干燥设备。

4. 油菜种植

适用区域:徽县、成县、康县等。

油菜精量播种机:适应山地小地块作业。

油菜籽烘干塔:应对雨季抢收(合作社重点配置设备)。

菜籽油冷榨设备:提升本地加工附加值。

(二)畜牧养殖类

1. 武都区、宕昌县、礼县、徽县等县区。

青贮饲料收获机(用于玉米秸秆青贮)。

畜禽粪污处理设备(固液分离机、发酵罐)。

自动喂料机(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养鸡场)。

挤奶机(针对徽县、成县奶牛养殖)。

2. 两当县、西和县等。

小型饲料粉碎机(适合家庭牧场)。

便携式防疫消毒设备(适用于散养户)。

(三)林果类

1. 武都区、文县等(花椒、油橄榄主产区)。

电动采摘机(针对花椒采摘)。

山地轨道运输机(载重200-300kg,解决运输难题)。

智能防霜机(预防果园霜冻)。

2. 礼县、西和县等(苹果、核桃主产区)。

果园升降平台(辅助修剪、采摘)。

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节水30%)。

枝条粉碎机(处理修剪废弃物)。

3. 成县、徽县等(核桃、中药材间作区)。

多功能田园管理机(除草、开沟)。

坚果脱壳机(提升核桃加工效率)。

(四)农产品加工业类

1. 康县、文县等(食用菌、茶叶产区)。

菌袋自动化生产线(包括装袋、灭菌设备)。

茶叶杀青机/揉捻机(提升茶叶加工品质)。

2. 宕昌县、武都区等(中药材主产区)。

中药材清洗烘干一体机(保留有效成分)。

切片机/粉碎机(用于党参、黄芪初加工)。

3. 成县、徽县等(粮油加工)。

菜籽油冷榨设备(保留营养成分)。

马铃薯淀粉加工生产线(自动化去渣、干燥)。

(五)水产养殖类

1. 文县、康县等(白龙江流域水产区)。

智能增氧机(支持水质监测)。

自动投饵机(适用于网箱养殖)。

循环水处理设备(用于冷水鱼集约化养殖)。

(六)区域特色适配装备

1.山地通用机械:

微型电动微耕机(<1亩地块适用,武都区春耕已销售725台) 、北斗导航播种机(精准播种)。

2.残膜回收机:解决地膜污染问题(政策重点推广)。

3.智能化设备:无人驾驶拖拉机(已在徽县、成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中示范应用)。

4.合作社重点配置:

植保无人机(效率提升20倍)、粮食烘干塔(应对雨季抢收)。

四、实施建议

1. 政策支持:优先申请农机购置补贴,2025年中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215万元,报废更新补贴285万元,对粮食生产急需机具实行“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作物机械。

3. 试点示范:参与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如文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基地)。

4. 技术培训:参与成县、徽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文县马铃薯基地等示范项目实操培训。

5. 撂荒地复耕:优先申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配套深松机、微耕机等。

发布时间:2025-04-22提交人: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 景三虎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