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农机化生产月历
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政策文件>> 新闻详情
搜索:

广西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区农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执法检查,强化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业机械化工作,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我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出了一系列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举措。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全区农机部门团结协作、深化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成绩突出,率先启动创新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行动,全面实施“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改革,推进补贴便利化,提高政策效用。扩大补贴种类范围,在全国开创生猪养殖设施补贴试点。加强水稻生产新技术研发推广,重点加强水稻育秧和稻谷烘干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倾斜支持,完善技术标准,加强高效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引领,推进省部共建等措施,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强化先进适用机具示范推广,制定宜机化标准规范,推进农机化向丘陵山区优势产业拓展。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农机化“战疫情、保春耕、抓双抢、助脱贫”行动,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夯实责任,加强宣教,深化专项整治,规范手扶变型运输机管理,促进农机安全稳定。建立健全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特色农机检验检测鉴定能力,持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管理水平。开展智慧农机建设,建成广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与自治区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农机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集中优势资源,以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坚持试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农机推广取得新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901万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58%,其中甘蔗收获机1605台,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44倍,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2.33%,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2.3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5.54%,位居我国西部地区前列,其中水稻、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1.24%、65.48%,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0.61、10.48个百分点。5个县(区)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7.18亿元,补贴机具35.66万台套,受益农户28.14万户,拉动社会投入52.83亿元。连续成功举办5届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和3届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基于北斗、5G的自动操作农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和先进农机加快引进试用示范。建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4个、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15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农机研发持续推进,农机产业稳步发展。农机化产业群产业链不断发展,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3001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43个,2020年农机作业面积991万亩、作业总收入22.76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65.16%和45.71%。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保障我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期间,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向高质高效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服务组织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我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是总体水平不高,追赶任务重。2020年,我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67个百分点;二是短板较多,补齐任务重。粮食机械化烘干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严重不足。全区仅有2612台谷物烘干机,谷物烘干率不到20%。甘蔗机收率还很低。2019/2020榨季,全区甘蔗机收率仅为15.8%。丘陵山区优特农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丘陵山区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占全区主要农作物的50.8%和89.2%,但仍主要靠人工生产;三是农机化基础薄弱,有待夯实。宜机化改造落后。我区丘陵山区普遍存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场地狭窄等问题,甚至部分“双高”基地也没能按照宜机化要求进行建设,农机连续、连片、高效作业条件欠缺。农机装备产业基础薄弱。我区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装备落后、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农机产学研推严重脱节。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技术创新机制。各级财政对农机化支持还不够。农机产销运营成本高。农机鉴定机构能力不足;四是农机化管理服务体制不健全,有待理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推广和质量管理体系亟需完善、监管覆盖面及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农村工作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等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农业机械化列入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工程,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对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作出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装备现代化,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建一批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机综合产业园”,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将“农机化水平提升”列入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加以推进。自治区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就农机化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自治区党委将农机产业改革发展作为我区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治区政府研究制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广西农机产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机先行;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农村人口持续转移,农业劳动力常态性短缺。随着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持续短缺,农机化对人力畜力的替代呈现加快之势,农机装备及其机械化生产方式需求空间不断扩大。农机产业加快发展,农机装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把重点发展农机产业链纳入“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将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发展作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重要内容加以推进,这将为满足我区农机装备需求提供保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围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按照“乡村振兴、农业优先、农机先行”的总体思路,着力抓重点、补短板、聚集群、重科技、强服务、夯基础,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谋划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机械化增产减损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发挥机械化引领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农业机械化驱动作用,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坚持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政府扶持力度,激励创新方式,讲求效用。优化管理服务体制,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驱动、构筑发展新动能。深化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试验鉴定、农机驾驶员培训等系列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新型农机研发制造,鼓励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坚持全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突破瓶颈、解决短板,推进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深入研究、努力改进现有农机装备,优化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注重引进、示范区外、国外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及其机械化生产体系,不断提高我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步入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时期。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96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其中全区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3%以上, 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超过30%;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机械化分别达到25%、15%、25%。全区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农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协管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展望2035年,我区农业机械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设施种植、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专栏1 “十四五”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

基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1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3901

3960

预期性

2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62.33

67

3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65.54

70

4

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49.00

≥55

5

设施农业机械化率

%

27.01

≥35

6

畜牧养殖机械化率

%

16.22

≥25

7

水产养殖机械化率

%

5.88

≥15

8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

%

14.28

≥25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着眼于推进广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针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重点抓好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建设。

整合资金,建设集水稻育插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减损提质,将减少水稻机收损耗浪费工作常态化,推动降低粮食生产各环节损耗浪费。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注重提高机具技术状态,促进作业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二、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围绕保障国家战略农产品供给、提高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根据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突破甘蔗机收瓶颈,加快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推动解决甘蔗机收保质难、作业难、入厂难的三大瓶颈难题。推动糖企技改,解决机收甘蔗收榨率不高的难题。推动“双高”基地宜机化改造,解决大中型甘蔗收获机械连续、高效作业难题。结合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宜机化改造。推动落实政策举措,解决机收甘蔗入厂压榨难题,落实机收蔗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措施。

建设高效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在“双高”基地建设县(市、区)开展蔗地宜机化改造、甘蔗机械选型和农机农艺融合种植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探索总结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深入实施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补贴,满足机收需求。推广甘蔗割铺、割堆、剥叶、除杂等实用技术和机具,加快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蔗叶回收综合利用示范。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到2025年,建成20个示范基地。

三、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

围绕广西渔业、优质家畜、优质家禽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进高效、绿色养殖机械化发展。

推进规模养殖场生产全程机械化。将畜禽水产规模养殖设施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推进畜禽品种、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巩固提高饲草料生产与加工、饲草料投喂、环境控制等环节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解决疫病防控、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机械装备应用难题,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畜禽养殖机械装备技术,创建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推广高效、绿色养殖机械化生产方式。围绕提高广西生猪保障水平,全面推动高架网床环保猪舍补贴试点,争取国家支持将牛、羊、鸡、鸭、鱼、虾、蟹、贝、桑蚕等养殖设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工程防疫、智能饲喂、精准环控、畜产品自动化采集加工、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省力高效蚕桑机械与技术、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小蚕设施化共育和大蚕工厂化饲养等健康养殖和绿色高效机械装备技术试验示范及支持力度。

四、补齐我区特色作物农业生产机械化短板

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补齐我区特色作物农业生产区域机械化短板;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补齐我区农产品产业链机械化短板;大力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专项鉴定,落实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政策,加快适宜当地产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成果转化应用。

建设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市场化运作”原则,结合“六多分区”的农业布局,优选建设、运营主体。形成“1+3”新格局,即建成1个项目,形成1个方案,解决1种农产品机械化问题,助推1个乡村产业发展。

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化引进示范推广力度。着力推进装备研发制造引进,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以优质粮食产后烘干收储,特色果蔬、食用菌保鲜干制与冷冻储藏,水产品分级保鲜,畜禽产品分割冷冻,茶叶精制、蚕桑资源产品加工为重点,聚焦薄弱环节,推动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引进,总结不同的适配装备体系和技术模式。

五、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农机产业集群

围绕高水平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 全方位开放发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和强首府战略,创新打造中国—东盟现代农机综合产业园,建设自治区级农机产业集聚区。

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打造中国—东盟农机交易大市场。对标国际先进农机装备及农机化技术,发挥区位及农业产业优势,立足我区及南方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需求,服务东盟、面向世界,推进我区农机产业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机综合产业园,打响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品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优选产业园建设、运营主体,建设资金由社会自主筹集,推动财政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支持;联合自治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南宁市人民政府予以政策倾斜,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等各类要素流动聚集。

建设自治区级农机产业集聚区。推动打造以南宁市、柳州市为核心,北海市、玉林市、梧州市、钦州市为支撑,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强化农机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建立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售后服务网络和现代农机流通体系。提升我区甘蔗耕种管收机械、高效复式耕作机械、智能拖拉机、丘陵山区小型多功能田间管理机械等产品竞争优势。实施广西农机装备制造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农机装备制造智能化升级,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建设。培育一批专业装备制造、服务龙头企业,鼓励农机制造企业战略重组,强化对重点企业上市辅导,支持农机企业组团参加国内外知名农机展、农机论坛,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建立生产基地,推动先进农机产品、技术“走出去”和“引进来”。

六、推进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根据农业产业和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化产教研融合创新,强化农机人才培养。

深化产教研融合创新。坚持农机科技自强,完善农机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编制2021-2023年、2024-2026年《广西农业机械产品需求和科研导向目录》,明确科技攻关目标和方向。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中国(广西)-东盟农业机械创新中心,引进一批农机研发机构、农机企业、高等院校入桂设立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或外籍专家工作站,形成多种创新模式,建设一批自治区级农机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动智能化、绿色化、多功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等广西急需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研发攻关。

加强农机产业人才建设。将农机人才培养纳入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通过广西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聘专家、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自治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一批高端、领军农机人才。

七、推进数字农机建设

围绕数字广西及智慧农业建设,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促进农机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将数字农机列入数字广西建设,高层次谋划、实施,努力开展数字农机应用试点。

依托壮美广西·政务云资源,建设壮美广西·农机云。到2025年,建成中国—东盟农机数字化运营平台。

开展应用试点示范。深入开展甘蔗机械自动导航终端试点应用,实现甘蔗耕种收运数据实时化、精确化,探索开展享受购机补贴和作业补贴高值农业机械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点,提高补贴准确度和补贴效率。通过丘陵山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促进精细化、智能化和智慧型农业技术装备及其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引进和推广。

八、推进农机服务组织转型升级

围绕开展高质量机械化生产、大幅增加我区农机服务产值,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系统性培训,创新服务方式。

大力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专项建设扶持资金,鼓励区内外市场主体、返乡人员等牵头,培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实施农机合作社机棚库建设工程,支持服务组织建设机棚机库、区域性维修中心。支持组建广西农机作业服务集团,服务范围覆盖全区市、县、乡、村,延伸至区外、国外。

开展农机技能系统性培训。落实培训资金,强化农机院校培训职能,鼓励农机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机驾驶、维修、操作等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通晓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手。

创新农机服务方式。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拓展,采取订单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为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互联网+农机作业”等农机服务新模式。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农机跨区作业。

九、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强省建设

围绕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向我国南方乃至东盟国家,加快我区农机试验鉴定扩容增能,依托中国—东盟农机现代产业园区,推动农业部南方试验鉴定站落地,大幅提升我区农机试验鉴定水平。

推动我区农机试验鉴定扩容增能提效。积极开展检验检测资质扩项;创新试验鉴定方法,完善试验鉴定大纲;探索实施社会化试验鉴定和政府采购服务,缩短企业新产品走进市场周期。实施大型农业机械检测鉴定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试验试用基地。引导农机鉴定机构加强检测和指导,提高试验试用结果应用水平,加快适用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

十、完善农机化管理服务体制

围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机艺深度融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效益,下大力气推进宜机化改造,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

促进农业机械标准化建设。着力优化广西农机化标准体系,加强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体系研究,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强化标准实施与应用。按照宜机化要求,制订广西丘陵山区土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农业特色示范园区和区域化水稻产业中心建设规范;按照农机农艺融合要求,制订育种育苗、种植行距、中耕培土等标准规范;围绕提高作业效率、质量要求,制订甘蔗等作物机种、中耕培土、机收作业规范;围绕实现高效机收目标,推动制订甘蔗扣杂标准规范、制糖企业改造标准规范。

完善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适应新时代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发展需要,构筑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化质量管理,定期开展在用农机质量调查。

专栏2 广西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

1.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工程。扩建、新建集水稻育插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等功能在内的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烘干、仓储、加工车间,应用无人机直播、高效育插秧、侧深施肥、产地烘干等机械化技术,解决水稻育秧、插秧、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推行订单作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在水稻主产县(市、区)新建、扩建产业中心200个以上,每个市至少建设5个。

2.丘陵山区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开展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推进植保无人机、轨道运输机、果树修剪机等轻便、多能、高效机具应用,解决丘陵山区先进适用机具缺乏问题;选择适宜优良品种,科学确定行距、株距,合理规划道路,促进丘陵山区机艺深度融合;开展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实施滴灌、飞防等农机技术,探索高效、适用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机器换人”步伐。每个示范基地300亩以上。在列入全国丘陵地区的49个县(市、区)和全国山区地区的28个县(市、区)实施。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200个,覆盖全区粮源基地县(市、区)及丘陵山区县(市、区)的主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3.农机合作社机棚库建设工程。自治区制订农机合作社机棚库建设规范,扶持农机合作社根据需要开展机具库棚、维修车间和零配件供应部以及烘干、加工厂房、储藏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合作社占地2000㎡以上,其中机棚库1000㎡以上。“十四五”期间共扶持100个农机合作社。

4.广西大型农业机械检测鉴定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测试稳定性高、测试精度高、检测速度快的农业机械性能测试系统,将主要数据检测精度从B级升级到A级,满足现有及未来拓展的各测试系统对试验空间的要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西南地区特色的甘蔗机械、山地拖拉机和收割机、畜牧水产机械、丘陵山地机械等检测系统和检测鉴定基地,以及广西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试验试用基地。建设规模2110亩,其中检验鉴定中心110亩,试验示范基地2000亩。建设地点在崇左市扶绥县。

5.宜机化改造工程。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双高”基地和丘陵山区耕地为重点,开展地块互联互通、消除作业死角、优化地块布局、合理布局沟渠、土壤培肥熟化等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扩展大中型农机应用空间。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整合安排宜机化改造项目不少于15个,全区开展宜机化改造1500万亩以上。

第四章  支持政策

一、强化财政支持

(一)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实施的导向作用,着力稳重点、扩范围、优服务、强监管、提效能,突出优机优补、奖优罚劣,加大对智能、高端安全农机装备支撑力度,持续提升政策实施精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二)加大农机作业补贴。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持,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关键环节农机作业补贴力度,将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

(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争取中央财政和国家农机产业资金支持。用好自治区农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机产业投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农机技术推广培训。推动优先安排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自治区级农机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对集聚区内的重大项目,在满足有关规定要求前提下,优先将集聚区内重大项目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方案。推动财政与金融联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发挥政府性投资基金作用,推动设立各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发展,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推动金融支持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提高贷款审批、贴息效率。

三、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指导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遴选科技示范主体(户),深入开展农机化技术指导帮扶工作。对基层农技人员实行脱产业务轮训。

(二)深化农机驾驶培训制度改革。落实《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强化驾驶培训事中事后监管,严把考试关口,提升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抓实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农机安全协调机制,构建有力高效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增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能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推进农机检验制度改革,规范农机保险管理。完善农机报废机制,加快变型拖拉机清零进度,确保2025年全部清零。推行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强化农机安全违法违规整治,形成农机安全监管合力,有效防范农机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应急预案演练示范,不断提高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水平。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建立平安农机复核机制,切实提高创建质量。

第五章  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分管领导牵头,自治区农机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统筹协调本规划落地实施。自治区农机中心各部室要根据职能分工,主动承担本规划相关工作任务,细化方案,逐年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各处站要积极、主动配合。各市、县(区)农机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有效落实本规划相关工作任务。

二、做好宣传引导

制订宣传方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机械化、关心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社会广泛参与平台,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宣传本规划,做好规划解读,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评估监督

定期召开规划实施协商推进会,督查规划任务落实,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每年对照本规划,编制年度《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审定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并向全社会公布。

发布时间:2023-03-08 提交人:总站信息处 芒芒 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
旧版网站
「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 主办 「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 承办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15号
京ICP备050394191号

业务分类

综合管理

试验鉴定

技术推广

安全监理

农机维修

农机作业

教育培训

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