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就业,尤其是支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意义重大。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十分重视农村就业促进问题,并把农村就业促进与农村整体的发展与振兴联系起来。
英国: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中心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与欧盟和加拿大在农村发展整体框架下为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的做法不尽相同,英国以促进劳动力在农村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中心,支持农村发展。二者均采用整体主义思路,但也存在明显区别:前者的核心定位是农村发展,后者的核心定位是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以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核心制定全面农村发展计划,是英国农村就业促进政策的显著特征。英国地方政府协会下属的英国服务网络组织于2020年启动一项名为“工作计划的农村镜像审查:保护、支持和创造工作岗位”的农村就业促进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一是支持工作,主要服务于学徒、短期支持性就业和工作搜寻活动,具体指的是提供学习、雇用、工作实习机会等“一揽子”支持措施,尤其是为16~24岁的青少年就业和实习提供帮助和支持;二是保护工作,主要服务于旅游、住宿和酒店服务部门,指的是支持酒店和休闲娱乐部门的“一揽子”财政支持措施;三是创造工作,指的是旨在激励和抵消住房市场影响的“一揽子”财政措施。上述三个方面核心要素涵盖了农村就业机会创造、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产业扶持、住房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看,此项农村工作计划包括九项重点措施:一是为了留住农村建筑行业工人的“建筑人才保留”计划;二是通过公共部门建筑投资,为农村建筑部门及相关产业链创造就业机会的“公共部门脱碳”计划;三是通过环保生态的景观和土地使用支持农村商业发展的“绿色就业挑战基金”;四是旨在促进社会房屋投资的“社会房屋脱碳基金”;五是旨在让农村居民和就业者安心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就业的“经济适用房计划”;六是以农村发展,尤其是以便利人民在农村社区生活为目标的“规划改革”;七是以增强农村学校独立发展潜能为目标的“学校资产基金”;八是以增加地方基础设施水平,尤其是以提高农村社区的数字连接程度为目标的“地方基建工程”;九是以增强小规模农村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活力为目标的“小城镇发展基金加速工程”。这九个方面的措施在为农村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兼顾乡村产业链、乡村人才引留、乡村环境保护、乡村劳动者和居民住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农村治理问题。
同时,英国的农村工作计划还针对失业风险较高的产业给予专门的政策支持。比如,英国政府通过统计发现,以住宿餐饮服务业、艺术休闲娱乐业为代表的旅游和酒店相关行业是农村发生失业或待岗情况最严重的行业,于是就通过“保障工作措施”给予相关行业“一揽子”财政支持计划,以确保留住相关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人才。
加拿大:以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决策 确保就业促进的核心地位
与绝大部分国家一样,加拿大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年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的困境,但在2001—2016年,加拿大超过7%的就业岗位增加来自农村社区。加拿大政府在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时注重把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与劳动力就业结合起来,注重在农村社区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
在政策制定与协调层面,加拿大政府在农业和农产品部下设了农村秘书处来负责全国的农村政策制定;同时,由农业和农产品部部长亲自负责,通过一个农村问题的跨部门工作小组来协调所有可能影响农村地区的联邦机构,进行整体性协调和运作。
在具体操作层面,加拿大政府于1998年启动了“农村镜像”项目。“农村镜像”实际上就是一个农村优先发展事项的政策清单,由决策部门决定每年度或每个时期农村要优先制定哪些政策,或优先开发哪些项目。加拿大农村就业促进项目也就是在这样的整体性政策框架下和项目建设框架下得以推进的。起始于1986年的“社区未来项目”本身就是“加拿大就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初始的目标就是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严重失业问题,并为该项目确立了农村发展的导向。2019年,加拿大新制定了“加拿大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来为加拿大农村社区和偏远社区创造就业机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加拿大政府在“加拿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专门列出了“加拿大农村和北部社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重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村地区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农村、工作和增长、网络连接、住房、技能、旅游业等与农村就业创业活动相关的要素均是“加拿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文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日本:以“六次产业化”和“乡愁远程办公”在农村创造就业机会
可持续的农村发展,应该是依托农村地域资源的发展。日本经过长期的探索认识到,无论是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留住乡村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都必须立足于农村地域资源产业,进而探索出通过“六次产业化”促进农村就业的新思路。“六次产业”指“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也指“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强调的是立足于第一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它通过让农村劳动者兼顾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的方式,在农村创造了大量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机会,还有效提高了劳动力在农村就业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地增加了劳动力在农村就业的收入。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伴随农村过剩劳动力的消失,无论是城市工业聚集区,还是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都开始出现短缺,日本政府曾经通过《二次雇用对策基本计划》《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工业再配置促进法》等法律和政策,推动工业向农村转移,在农村实现工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融合。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以造船、纤维、矿业为代表的制造业陷入萧条,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日本政府制定了《地区雇用开发等促进法》,推进雇用机会扩大政策,并将《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的支持对象扩展到运输、仓储、包装、批发等行业,并将“六次产业化”纳入雇用开发的行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农村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日本农村工业迅速衰退,“六次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迅速被政府所采纳。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者和农林渔业者联合开展事业活动相关法》《利用地域资源的农林捕鱼业者创造新事业以及利用地域农林水产物的促进相关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在农村推进“六次产业化”,重点在农村发展地域资源利用型产业,尽可能地让农村劳动力技能与农村资源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社区实现充分就业,并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和“骨干缺乏”的问题。
为了顺应人们因“乡愁”而返乡的愿望和应对疫情持续的影响,日本还采取了另外一项新举措来促进农村就业——积极开发“乡愁远程工作岗位”。乡愁远程工作项目由日本总务省主导推行,旨在鼓励城市大公司和返回家乡的农村劳动力合作,让农村劳动力在家乡获得工作机会。日本政府推行这个项目的初始目标人群是其父母在农村且年事已高的大龄劳动力和接近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力。他们因为家庭生活平衡需要或乡愁的需要,需要在农村就业创业。
日本的“乡愁远程办公”就业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家中办公模式”,针对在农村家中有适宜办公场所的劳动者。政府只需与城市大公司进行沟通或者发出倡议,支持城市大公司与需要在农村居住的劳动者直接进行合作,开展远程办公。二是“共享办公模式”,服务对象是那些农村家中没有适宜办公场所的劳动者。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出面在全国各地农村寻找可用建筑,改造成共享办公室,供那些家中不适宜办公的劳动者远程办公使用。三是“乡愁招募”,主要针对地方社区的劳动者。它主要指的是农村企业有意识地招募那些在本地社区的劳动者,在本地企业进行远程办公,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聘用居住或迁移到企业周边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