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在吸引青年人回流农村方面多措并施,从初期资金投入、基本生活确保、住宅与农地取得、农业经营管理及社区融入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新农人计划,从源头打通阻碍青年人进入农业的关键堵点。
农业体验研修,吸引青年人积极投身农业
体验农业,感受农业魅力。日本政府从青少年成长环境角度出发,有效整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强化其关联性,旨在通过连锁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青年人投身农业农村的“个人实现”观念升华为“社会实现”,将投身农业农村从“事业的追求”转变为“生活的追求”。政府有意识强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从《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演变中可见端倪,2000年《农业基本法》提出通过绿色旅游等措施促进城市与农村的交流,在2010年《农业基本法》中,政府继续强化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交流,如农林水产省与观光厅签订《农观合作推进协定》,加速推进农业观光以展示农业魅力。日本政府自2008年开始,通过“儿童农山渔村交流项目”鼓励儿童在农山渔村住宿体验农业,通过强化城市与农村间的交流,让更多的人体验农业。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宣传农业,“新农人”可通过全国·都道府县新就农咨询中心咨询务农事宜,或者参加新农人博览会掌握务农信息,及时掌握更多的农业信息。
农业研修,提升种养水平。日本以精致农业闻名,对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有较高的要求,多样化的农业研修课程,帮助青年人迈过“技术门槛”。具体如下:
第一,农业大学和农业教育机构。为更好服务希望从事农业的青年人掌握农业知识,全国各都道府县的农业大学和民间开设的农业教育机构提供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研修等课程。都道府县立大学开设三种弹性课程供青年人选择,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各都道府县农业教育机构针对希望务农的社会人员进行农业专业知识培训研修,如北海道的“周末农业讲座”、秋田县农业研究中心的“未来农业的前沿培育研修”等。在日本,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的青年人想要成为独立自营的农业经营者并非易事,政府鼓励年轻人通过在职培训(OJT)即在农业法人机构边学习边工作的形式提升农业技能,为此政府在各都道府县开设了农业经营学院以提升农业技能。
第二,农业实习。在日本,农业研修培训除政府主导组织外,农业法人以开展农业实习形式积极参与农业专业知识研修。自1999年开始,日本农业法人协会协助农林水产省开展农业实习工作,截至2020年,有将近200多家农业法人已登记在册。农业实习免费为学生及社会人员提供在农业公司体验农耕、亲近自然的机会。课程以短期学习为主(2天至6周不等),弹性课程满足不同体验者需求。实习内容因农业法人而异,即使同一家农业法人,体验内容也会因体验者参加时间不同而不同。体验者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交流,跟随经验丰富的农民近距离观察,感受农耕文化,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双方进行学习和传授,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农业高中。农业高中是日本培育青年农民的另一种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职业高中教育,其学生人数在全国高中院校中比重不高,仅为2.5%(约8.2万人),但课程设置丰富,如农业机械、园艺、畜牧等。在日本,农业生产绝大部分采用家族经营的企业形态,男性继承人总体数量明显多于女性,但女性生产者同样是农业发展的坚实力量,倘若不对青年女性务农问题给予重视,日本农业老龄化问题不会完结。基于此,日本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女性从事农业,以东京园艺高中为例,学校针对女生专门开设花型设计等课程以提升其未来务农能力。
财政补贴政策,解决青年人务农资金难题
资金短缺是阻碍青年人进入农业的第二个门槛,日本政府设立 “下一代农业人力资源投资金(准备型)”和“下一代农业人力资源投资金(经营开始型)”,以缓解青年人资金压力。“准备型”主要用于耕种前的培训和经营后的管理水平提升,在满足资金使用条件下,使用资金的青年人在农业大学或都道府县指定的农业法人接受农业研修时可获得资金补贴,自2019年开始,该资金支援对象的年龄由45岁提高到50岁以下,政府向希望展开农业经营的青年人给予每年150万日元(最多两年)的专项支援。“准备型”属于青年人进入农业前的准备型投入,政府为防止使用者恶意套取资金,对未按规定进行培训以及培训结束一年内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政府要求返还该笔补助。“准备型”主要针对青年人初入农业领域,因其农业专业知识、管理水平等存在诸多不足,该笔资金极大缓解了青年人生产与经营农业的风险。“经营开始型”补贴资金则是为保障青年人开始务农后顺利开展农业经营活动而设立,主要服务于被市町村认定为“人·农地计划”以及符合“新认定农民”标准的新进入者,给予最长五年、每年最多150万日元的补助。
注金融“活水”,增强农业发展潜力和韧性
金融机构提供的无息或低息贷款,帮助青年人迈过机械设备资金不足门槛。2014年,日本政策金融公库通过青年农业基金,对“新认定农民”提供无抵押以及无担保的无息贷款,以缓解“新认定农民”在牲畜购买、果树种植以及营业费用等资金的不足,总可贷资金为3700万日元(特殊情况下可达1亿日元)。政府考虑到“新认定农民”在经营初期存在风险大、收入不稳定等情况,在17年的借款期限的基础上将宽限期延长5年。为增强农业发展潜力与韧性,计划期满后的“新认定农民”如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改善农业经营管理,可通过无抵押的超级L资金(长期低息贷款),满足其在购买农地、设施、机械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贷款利率为0.16%~0.20%,个人贷款额度为3亿日元,法人10亿日元,超级资金贷款期限长达25年且有10年的宽限期。
两个“银行”,打通青年农民回村营农通道
土地是青年人踏入农业的第三个门槛。为缓解土地流转不通畅问题,政府设立农地中间管理机构(农地银行),农地银行承担土地中介职能,联结土地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以提高土地租借效率和安全性,实现土地集约化。农业委员会对全国农地进行调查并对土地进行编号,将土地使用意向、土地转租情况以及是否闲置等真实情况记录在农田台账上,通过全国农地导航系统发布全国农地使用信息。农地中间管理机构借助全国农地导航系统,为想进入农业的需求者提供免费、及时、全面的农地租赁和购买信息,打通土地需求方和供给方信息不通的“堵点”。
土地解决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住宅则解决青年人居住问题。有住宅需求的青年人可通过住宅银行查找适合房源,而住宅金融支援机构对购买闲置住房的青年人提供贷款优惠。除全国统一政策外,各都道府县具体政策存在差异,多数市町村独自制定有关移居、定居的经济补助政策,补助内容主要是发放迁入奖励金,对住宅新建、购买、改建的补助,房租补助等。以冈山县为例,该县早在1993年就致力于吸引青年人进入农业,出台了“农地确保对策”和“住所确保对策”,而北海道北龙市对培训期间租赁房屋的青年人给予最高10000日元(补贴租金的1/2)的住宅补贴。
保险“安全网”,化解青年人务农后顾之忧
面对高风险的农业生产,功能齐全的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市场为青年人进入农业保驾护航。一是农业保险降低了生产经营风险。日本农业共济制度主要承保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损失,多年来在促进农业经营、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以及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功不可没。2019年1月1日,日本全国范围推广农业经营收入保险,收入保险参考农户历史农业收入状况并事先锚定农户收入,较传统农业保险,承保范围更广、保费更低,从自然风险到市场风险,甚至将农户身体疾病原因所导致的收入减少纳入承保范围。“共济制度”和“收入保险”两种保险制度完美配合,为日本青年农民进入农业撑起保护伞。二是均等化的社会保险解决了青年人营农的后顾之忧。在日本,法律要求农业法人必须为其员工购买工伤保险、雇佣保险、健康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完善的社会保险为青年农民扎根农业化解了后顾之忧。功能齐全的保障制度使城乡差距收窄,农业重获竞争力,开放包容且日渐振兴的日本农村成为青年人争相进驻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