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山东省临沂市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 苏展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临沂:搭建富民平台的科技小院攻克难题带动菌类产业发展
——记山东省兰陵县自动化菌类机械科技小院(二)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扶持发展的科技小院,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探索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三农”科技服务新路径,搭建小院、农户、村集体、企业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平台,带富兰陵一方群众,辐射周边迈向全国,让菌类生产集成化标准化,收益多多,鼓足了一方集体和百姓的积极性。

一道道菌类科技难题被攻克。

农业是一门凝聚着千百年智慧的产业,它的核心就在于源源不断的实践,现代农业菌类装备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和任务,技术瓶颈期、农业绿色发展、菌类安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作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教授、学生,走进乡村、扎根田野、贴近群众才能为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提供更具有价值的参考。

小院的研发团队、教授、技术员和工作者们夜以继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在无数失败中让数字的旋律跳动起来,凝聚成破解难题,攻关科技前沿的有力武器,总而获得成功,一是菌类自动装袋生产线单机间衔接。通过配备传送带或机械手等自动化装置,实现各工艺环节生产装备的自动运载与搬运,形成流水化、连续化的生产方式。二是菌类自动装袋生产线标准化建设。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备案了《食用菌料装袋机》企业标准,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制定,规范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菌类智能栽培生产线国产化发展。通过研发适合中国不同地区生产需求的食用菌生产机械,满足国内多维度、多品种、多模式的栽培需求,推动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个个菌类产业在蜕变。

“建设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乃至全国”像菌类科技小院一样,目前有5个科技指导小组散布在临沂和全国各地,它们在各自农业菌类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蒙阴中运生产基地,在没用科技小院设备之前都是用人工套袋,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用了科技小院自动化生产线后用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提高劳动效率,产量的提升了30%,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人工的劳动强度,有效保障培养料和基质中,各种元素的均一性;保障食用菌成品的质量。为中运生产基地带来了效益,成为临沂数一数二的基地。

二是云南富阳食用菌公司之前用的人工装袋机小时一人能装600袋,用了咱们科技小院的双工位装袋扎绳一体机一小时能装1400袋,产能提高了50%全部活口一拽就开,省事省力节省人工。后期又在咱们小院定做了8工位自动化生产线,产能总体提升了40%,为基地一年创造了300多万的盈利,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菌类科技小院是兰陵首创的菌类装备研发制造科技小院,每年常驻教授、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菌类自动装袋生产线单机间衔接,菌类自动装袋生产线标准化建设和菌类智能栽培生产线国产化发展,培养了一批菌类科技装备种植的乡土人才,为集体增效赋能和为农民增收万元以上。

一家家菌类科技生产小院在兴起。

典型的蓝泰生产基地之前由个10人组成的种植户,自从用了科技小院的自动化生产线因生产效率高,质量有保障,吸引了很多很多经销商,发展迅速,一年的时光就成了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让我们在科技小院搞科研更有信心、更有动力。”8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志山说到,今年初来到蒙恩科技小院后一心扑在菌类机械科技公关上,科技小院搞科研,收获满是奋斗的幸福。

山东理工大学马晓钟教授如是说,科技小院就像是一个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通过科研技术人员驻扎菌类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解决农业农村菌类装备和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培养菌类现代装备种植使用技术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今年以来,蒙恩腾飞菌类科技小院破解公关难题、多项目积极申报,科技助农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菌类生产农场、集体和组织在小院帮助指导下应运而生,他们把攻关课题做在产业基地里,把研究论文写在广袤农地上,镶进乡村振兴的活跃创造中,为收获的金色大地注入新活力。

菌类机械图片7.png

菌类机械图片8.png

发布时间:2024-08-22提交人: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董立柱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