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农机智能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调研发现,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亟需突破解决。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层级低。农机智能化传统分散开发模式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农机智能化升级关键技术缺少标准,研发制造创新慢、能力弱,与国外相比,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可靠性和精度上不足。农业机械发展区域不平衡,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平原地区部分高耗能、技术落后的农业机械还有沿用。二是推广应用成本高,体系散。智能农机制造和购买成本高,售后服务和维护体系在农村地区普遍不完善,零配件供应和故障排除跟进不及时,给用户使用和维护带来困扰。智能农机与农田管理系统、农业生产主体和其他农机设备的通信互联互通不够,农村地区网络没有完全覆盖,影响智能农机通信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三是使用主体教育程度低,技能缺。网络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农业机械乃至智能农机的消费使用群体以农业劳动者为主,该群体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且老龄化趋势明显,大多不能很好掌握运用新知识,阻碍高质量发展。
对此,建议: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优化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和奖补力度,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推进农业合作社智能农机示范工程;二是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加快打造高水平智能农机公共研发平台,鼓励生产企业创新“大数据+农机”技术,探索智能化与农机农艺融合新路径,推动农机导航、农业作业管理和远程数据通信管理等技术系统集成;三是农业农村部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支持等“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通过远程教学和实地教学相结合,教授智能农机使用、维修技术,提供各类的信息咨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