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首席专家薛新宇的带领下,南京农机化所植保机械创新团队凭借在农业无人机领域的开创性成果“农业无人机赋能水稻肥药数字化精准施用创新应用”,荣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可持续植物生产和保护最佳实践与创新奖”。此项国际殊荣,充分彰显了我国智慧农业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已获国际权威机构高度肯定。

罗马,2025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80周年庆典暨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粮农组织全球技术大奖现场(源自粮农组织官网)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作为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最高权威机构,在其成立80周年之际首次设立“可持续植物生产和保护最佳实践与创新奖”,面向全球征集过去40年来的杰出创新成果,该奖项评选标准极为严格,重点表彰农业食品领域展现出可衡量创新和实际影响、真正改变农业食品系统的机构和技术。

全球首架全自主植保无人机:N3油动单旋翼农业无人机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农业无人机技术方面的突破性工作,为全球智慧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南京农机化所于2008年提出并主导研发了世界首台全自主农业无人机用于水稻生产,开创了智能农业作业的新纪元。十余年来持续深耕,攻克了超低空避障仿地飞行、航空低飘施药、作业安全管控等世界性难题,推动植物保护作业从人工粗放转向智能精准。农业无人机不仅为国内大规模农田作业提供了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案,更为全球农业现代化打开了新局面。精准施药施大幅降低了化学品使用量,保护了土壤和水源生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全自主作业模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供给的严峻挑战。据统计,预计到2030年,农用无人机的应用累计节约淡水资源超过11.5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270万吨,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尤为重要的是,我国已建立全球最大的农业无人机产业生态系统,包括完善的作业标准、飞手认证体系和大规模生产能力,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作业面积超25亿亩次,技术输出至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助力全球保障粮食安全与提升防灾能力。农业无人机的规模化应用,为低空智能装备的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从技术验证、商业模式到生态构建的完整路径,其开创性意义远超植保作业本身,是低空经济领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功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