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交流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东方城乡报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法国:从小农到强农的华丽转身

曾经,"小农经济"几乎等同于法国农业的代名词,一家一户精耕细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如今,法国已是欧洲粮仓,农产品出口位居世界前列,实现了从传统小农经济到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华丽转身。这段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是法国政府将农业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最终促成了这场农业革命。这段历程,对正在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拥抱规模: 土地集中的力量。

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着手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人多地少。为了推动“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双管齐下,一方面减少农业人口,另一方面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对于年龄超过55岁的农民,政府提供“离农终身补贴”,保障其生活,鼓励其退出农业生产。同时,鼓励农村年轻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或国营企业就业。对于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政府则提供培训,提升其农业技能,为现代化农业做好人才储备。在扩大农场规模方面,政府规定每个农场主只能有一个合法继承人,以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同时,推出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父子农场、兄弟农场以土地入股,开展联合经营,促进规模化发展。此外,各级政府还组建了土地整治公司,这些非营利组织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将分散的、低产的土地集中起来,整治成标准农场,再以低价出售给农民,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政府还为大农场提供低息贷款,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进一步推动农场规模的扩大。

机械化浪潮: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土地整治同步进行的,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法国政府的国民经济计划中,“农业装备现代化”被列为重点项目。为了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政府不仅提供价格补贴,还提供5年以上低息贷款,贷款金额甚至超过自筹资金的一半。此外,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全部免税,农业用电价格也远低于工业用电。为了保障农机质量和售后服务,政府还颁发“特许权证”,指定专门企业在各地建立销售、服务网点,确保农民可以方便地购买和维修农机。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效益最大化

随着农场规模扩大和机械化水平提高,法国政府开始推动农业专业化。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技术水平,政府对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全国划分为22个大农业区,并进一步细分为470个小区。例如,巴黎盆地主要种植优质小麦;西部和山区则发展畜牧业;北部地区则大规模种植甜菜;地中海地区则扩大葡萄种植。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半数以上农场都实现了专业化经营,多数小农户也只生产两三种农产品。这种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城市中等工资水平。

合作社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农业是弱质产业,很多国家都采取保护政策,法国也不例外。以前政府靠提高关税、价格补贴,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国际市场逐渐放开,农业再一味地靠保护,路只会越走越窄。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调整思路,把扶持农业的重点,放在生产、加工和销售领域,力图通过“产业化”,把农业做大做强。这方面,法国的做法有独到之处。农业宏观指导,由政府负责;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交给合作社去办。在法国,农业食品部和渔业部主管农业,负责产供销全程规划,其他任何部门无权插手。这样就避免了条块分割、多头指导。为了防止这两个部门失去监督,国家专设办公室,定期了解基层农业情况。另外,还成立了“全法最高农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涉农各行业都有代表参加,重要的农业政策,必须由这个机构提出,然后才交给议会讨论,从而实现了“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到上世纪60年代末,法国建起了3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万个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按行业划分,农户可根据经营情况,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一签约,农民只要侍弄好农活,剩下的事全交给合作社去办。年终结算时,扣除风险基金和发展储备金,其余的按入社资金、农产品收购量分给社员。如发生亏损,社员也要按对应的份额承担风险。为了鼓励合作社发展,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合作社可免交公司税,当然,合作社如果违规经营,国家也有权予以处罚。为了扶持农业发展,法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其农业生产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困扰法国一个半世纪的小农经济,早已成了过去,代之而起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

发布时间:2025-08-13提交人: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 顾可欣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