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交流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东方城乡报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法国、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合作社运动是欧洲国家克服家庭农业局限,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重要手段。农业现代化同样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法国和德国的农业合作社可以说是欧洲甚至全球农业合作社的翘楚。分析法、德两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理解欧洲农业合作社运作规律有助于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社会和组织资本。

机械化与合作化运动是法国农业部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950年至1980年期间,农业生产率以每年6.80%的速度增长。以当时发展最为迅速的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为例,农业机械合作社通过集体投资农业生产所需机械联合使用,推动同一社区的农民组成小型自治团体,平均每组20人,农民负责合作社管理,其目标是将农民及其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分享战略决策并保持对单个农民关键资产的独特所有权,通过积累大量社会资本激励农民集体行动并获得成功。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考虑成本摊薄和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以大中型农业机械这一农民普遍需要又难以单独购买的困境入手,依托合作社载体培育农民组织起来的社会资金,中长期发挥合作社提高组织效力和集体行动可持续性的效能。在合作社体系中,社会资本包括农民在组织内部的关系、组织与同类型其他组织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参与者之间建立的结构性资本,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合作的成本以及农民不必要的市场交易费用,并形成了合作互助的文化,为合作社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建立紧密的内部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产生于网络结构和网络纽带,人际网络是合作社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渠道,并从信息流、奖励和惩罚以及他人根据网络规范和规则行事的期望或信任方面影响经济活动。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的经验表明,集体行动的成功是合作社成员之间亲密的个人关系以及经济激励与社会激励相结合的结果,农民在当地合作社之间建立牢固而紧密的社会关系能够减轻搭便车的问题。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内部社会资本是基于农民的团结和自愿而建立的,农民由亲戚、朋友、邻居转化为社员,良好的社会关系构建了社员之间坚实的信任基础,并嵌入到合作网络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结构中,对合作社网络决策及农村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在法国,成立机械农业合作社只需4名成员,较小的合作环境有利于成员之间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成员因共同目标和共同承诺创建或加入农业机械合作社,每个成员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投资份额,通常是用于设备购买成本的20%~30%。此外,农业机械合作社对所提供的服务收取一定费用,用于组织内部共同享受资产建设,参与财务活动使成员具有参与感,共享利润和个人投资的自身利益更加巩固社员的联系。成员既是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的所有者,也是合作社利益决策、实施和评估的参与者,真正实现为自己服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精英俘获”的风险。

建立合作社之间的社会连接。

长远来看,企业间的竞争威胁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增加了其决策的不确定性,而只局限于集体内部的发展则会造成技能、创新性丧失。因此,法国合作社为使竞争与集体发展相协调,出现“竞合”,即竞争-合作,合作社之间既是信息共享的信任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关系。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团结本地服务单一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网络汇集资产,共享信息和经验,建立合作社联合会。信息、沟通和培训成为联合会内部关系网,通过加强信息传播,打破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状态,促进合作社彼此相互学习与技术交流,提高各领导人的战略和管理能力。联合会根据已有经验与能力在当地社区建立新的合作社,向农民介绍可持续的机械化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合作社之间社会连接的建立在两个层面创造了农民的内生动力:一是巩固农民在当地合作社中的互助关系;二是发展地方合作社之间的桥梁关系,促进合作社与外部参与者的联系。

建立有力的外部关联关系。

社会网络是合作社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其他连锁利益相关者产生关联关系能够使合作社与成员获取更广泛的资源,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不仅与研究机构、制造商、政府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而且与社区医院等利益相关方联系密切,可帮助医院运送医疗设备。不过,法国农业机械合作社在建立外部关系时也走过弯路,当时法国政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鼓励建立合作社,通过为新建合作社提供补贴的方式让农民使用低价的拖拉机,但这种方式并非基于农民内生的主动性,很难吸引农民参加,当时成立的农业合作社大多昙花一现。此后,法国合作社建设吸取教训,采取以需求为本的方式对农民需求展开广泛调查,首先聚焦农民最迫切需求的农业机械,根据农民需求购买机械,最终确立合作社章程。如今,法国政府已将农业合作社视为实施农村政策和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

德国农业合作社:数字化手段发展现代农业。

数字化是德国农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减少肥料、农药和能源使用,达到提高竞争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在德国,已超过一半的农民使用数字化手段发展农业,表明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部门已经通过互联网将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合作社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

德国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中均内置电子设备,农业机械能够实现自动化、数据管理和文档工作等综合技术性能。德国农业合作社在运作时,借助转向辅助和履带导向,配备GPS接收器和校正扭矩信号的拖拉机可以精确控制高达2厘米的扭矩,运用拖拉机先进的部分宽度、速度切换以及优化资源利用的软件,实现化肥喷灌和田间喷灌。在种植方面,合作社运用拖拉机和栽培单元将种子准备到播种整合为一个步骤,节省农业生产环节中的交叉步骤、工作时间,也大大降低了燃料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德国畜牧业生产方面也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包括挤奶机器人、洗衣机、通风系统或喂奶机等自动化系统。近年来,自动挤奶系统(简称AMS)快速发展,德国已有超过3500家奶牛场使用AMS。根据德国工程及建筑委员会分析得出,AMS使牛奶产量平均增加7%,农业合作社使用AMS可以确定每头奶牛的产量,并根据牛奶成分检测奶牛健康状况,可以很快发现疾病并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有助于保障动物福利,降低治疗成本,提高饲养的经济性。此外,农业合作社饲养系统日益自动化,机器人被用于提供基本饲料、改造牧场围栏以及清洁中;马厩中的装置过程数据(如挤奶、喂食和通风)和动物特定数据(如运动、喂食和动物活动、发声)通过传感器记录并输送到管理者手中。这些新技术在其他国家也都有所应用,但大规模普及产生联动效应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使“大数据”真正助力智慧农业,德国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辩证对待农业数字化的机遇与风险。

新技术作为增强组织学习和改善知识管理的工具,能够优化合作社管理,提高其竞争优势。对于老龄化及人口稀少的德国乡村而言,人工智能代替部分人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合作社管理者利用数字化技术直接做出流程组织与分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并且在农业技术、植物保护、肥料和饲料提供以及农业顾问方面根据互联网数据为成员提供个性化和更高效的服务。外部生产过程中,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并根据人工设置做出是否处理土壤指令,根据植物存量使用相应肥料和植保产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人员接触,对德国农业生产正常运行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德国在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运用具有相当成熟的体系。第一步是农业生产某一环节单个数字产品的使用;第二步是数字与器械结合的工具,如带有不同控制装置的拖拉机;第三步描述智能网络产品,如拖船通过管理程序联网,可以接收和处理不同的数据;第四步描述数字化的网络生产系统,不仅连接单个拖拉机,而且根据生产系统连接所需的设备;第五步则是不同系统的相互通信。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运用大大优化了合作社服务,降低了种养成本,为德国农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德国数字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多挑战,如数字技术提高了农民的准入门槛,高素质专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增加,简单的工作更多被机器所取代,资历较低的人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立足,在农民数字素养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产生数字鸿沟等问题。同时,互联网技术、数据质量与安全等问题突出,如黑客攻击或技术故障可能导致数据失窃并被第三方使用,也可能导致自动化系统如喂奶、挤奶或收割等系统出现暂时性失控,造成牲畜、农作物等严重受损。德国合作社在应对上述问题时,通过专业人士介入、专门保险保障等方法,积累了风险防控的有益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发布时间:2025-04-01提交人:上海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 顾可欣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