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地方要闻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浙农号新闻客户端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稻海竞技展身手 机械赋能夺丰收——浙江奏响机械化提单产“丰收曲”

稻浪翻金,农机轰鸣,又是一个丰收年。11月3日,浙江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暨机械化提单产现场演示活动在余姚市举办。本次活动以 “技能比武+现场演示” 的方式开展,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骆健民出席并讲话。


在余姚市瑶街弄村千亩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在田埂边整齐列阵。随着一声令下,田间轰鸣声四起,11个代表队选手熟练操控收割机争先“出征”。前行中割台稳稳“咬住”稻秆,金灿灿的稻谷顺着卸粮管道精准落入粮仓。


经过对作业效率、质量与损失率等多维度严格考评,宁波市代表队成功摘得桂冠。“拿到第一名全靠平时反复实操打磨,每个操作细节都不敢马虎。”获奖选手田华达擦去额头的汗珠,脸上满是自豪地说,“赛前我们根据地块的土壤湿度、稻谷成熟度,反复调试收割机参数,比赛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既要抢速度,更要控损失。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户一年的心血,可不能浪费。”

与比武同步开展的机械化提单产暨秋收冬种机械化现场演示,按“机收减损—秸秆处理—整地—冬种”四大场景依次呈现,每块田边都配有相应的机具和简介,让观摩人员直观感受到机械化作业的流程与效率。机收减损演示区重点对比半喂入与全喂入收割机的减损效果。“经实收测产对比,两种机型较传统收割机每亩减损3—5公斤,按余姚市30万亩主粮算,每年能少损失90万—150万公斤,相当于新增1800—3000亩耕地的产量。”余姚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科科长孙权感叹道,“这就是‘减损即增产’的直观体现。”


秸秆打捆演示区里,搂草机、牵引式圆捆打捆机、履带自走式方捆打捆机协同作业,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8%以上。“这台8指轮结构的搂草机,1小时可完成40—50亩秸秆搂集,每亩能多赚50元秸秆回收收益。”操作搂草机的农机手陈师傅笑着介绍,围观农户纷纷上前查看草捆质量,为机械化带来的高效与增收点赞。


整地演示区展示了5类核心农机构建的一体化整地体系,作业场景格外引人驻足。首次在全省亮相的液压翻转犁正轰鸣着深耕土地,30厘米的作业深度掀起厚实的土层,整地效果让围观人员频频点头。“这犁的深耕深度可达15—30厘米,可通过垂直翻转实现双向交替耕作,日作业量可达80—100亩,且灭茬率超90%,有效实现秸秆还田,给后续作物高产打好底子。”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农机化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冬种演示区,整地播种一体机用于小麦、油菜的精量条播,集旋耕、开沟、起垄、播种、压土等多功能于一体,高质高效,进一步提升了种植效率与增产潜力。“这机器也太高效智能了!一天种几十亩,省种省肥还增产。”种植户王师傅拿着手机边拍摄边兴奋地说,“明年我也要购买一台,让自家地里也用上这‘神器’!”


机械化已成为浙江省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硬核支撑”。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浙江省粮油生产机械化成效显著:水稻机插率跃居全国第十位、南方省份第二位,据设立的早稻检测点对比,早稻机插较机直播亩均增产57.7公斤,亩均效益提高70元;小麦、油菜精量条播技术推广初见成效,测算显示小麦条播增产10%—20%,油菜条播增产15%—30%。

“下一步,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思想认识再到位、政策设计再优化、机艺协同再加力、服务保障再优化,奋力推动浙江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发布时间:2025-11-05提交人: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总站) 董玉玲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宣传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