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地方要闻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重庆新农村频道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2025年重庆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开州火热开赛

9月11日,2025年重庆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开州区火热开赛。此次活动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开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承办,市农机化处、各区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及参赛农机手齐聚现场,以技能比拼践行节粮减损理念,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实践力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粮减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海的话语,点明了此次大比武的核心意义。

活动现场,金黄稻田铺展成广袤的 “赛场”,数台相同型号的联合收割机整齐排列在划分好的田块前,静候角逐。随着开赛指令发出,30名参赛农机手迅速登上收割机,驾驶机器驶入稻田,一场兼具速度与精度的 “丰收竞赛” 正式展开。

轰鸣声中,农机手们熟练操控收割机在田间穿梭,金黄的稻穗被精准 “揽入” 机身。据了解,本次比赛要求选手完成2个满幅作业行程(1个来回)的收获作业,比拼的不仅是收割速度,更核心的是 “收得多、收得好”—— 即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

“减损也是增收,最终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评判专家组组长谢守勇介绍了比赛评分标准,“我们重点考核两方面:一是收割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收、稻穗掉落情况;二是脱粒滚筒作业时掉落在地的籽粒数量,这些都是打分的客观依据。” 他同时提及本次比赛的两大难点:重庆丘陵山区地块偏小,对农机操作精度要求更高;赛前降雨导致田间积水较多,增加了机手操作难度。“但参赛机手均经层层选拔,即便在复杂条件下仍展现出高水平操作能力,这说明重庆市机手的机收技能在持续提升。”

本次大比武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胜奖24名,来自全市27个区县的30名农机手同台竞技。专家组围绕 “安全意识及操作熟练程度”“作业效率”“作业损失率”“割茬高度”“有无漏收” 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来自永川区的农机手刘波凭借过硬技能拔得头筹。

“我参加机收减损技能比赛已有三年,这次能拿到好名次很幸运。” 刘波既是永川区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的机手,也曾是种粮大户,“自己种过粮,才知道到手的稻谷有多来之不易。所以不管是维护机具,还是收割作业,我都格外认真,尽量减少损失 —— 减少损失就是增加产量。今后我会继续精进技能,把减损做得更好。”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 在粮食从大田高产到颗粒归仓的全链条中,机收减损是关键一环。此次大比武以 “以赛促训、以赛提技” 为核心,不仅强化了农机手 “减损即增产、减损即增收” 的意识,更推动了农机人才技能提升,为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向 “全程、全面、高质、高效” 升级提供助力,对实现秋收粮食颗粒归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机化处副处长陈科透露,2025 年重庆市水稻机收面积预计超 880 万亩,“若机收每亩损失率降低 1 个百分点,全市就能增收稻谷约 8800 万斤。” 据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显示,目前重庆市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为 1.58%,优于现行作业质量标准 1.22 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支持高效低损机具研发制造;稳定实施农机购置应用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强农机手操作技术培训,力争进一步降低收获损失,促进全市粮食节约和大面积单产提升。”

发布时间:2025-09-16提交人: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张学佳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