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地方要闻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湖北日报记者 汪彤 肖敏 通讯员 熊文婷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天门:看,田野“女飞手”的“飞驰人生”

“嗡嗡嗡……”2月24日下午4点半,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李咀村绿油油的麦田之上,一架载重30公斤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

42岁的大黄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梁利平站在田边,一边用眼睛观察无人机路线,一边熟练操作手机APP,喷雾状的肥料均匀地喷洒在每一株正在拔节的麦苗上。

“听说这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000亩,一架可抵100人!”围观老乡啧啧称赞。梁利平的丈夫彭章勇一脸骄傲,“厉害吧!开无人机的是我媳妇!”

梁利平和丈夫原本在家务农,2020年春耕季,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家里迟迟请不到打药工,急坏了夫妻俩。

“要是家里有台植保无人机就好了。”当年,梁利平加入该市大黄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参加培训后,就买了台小型植保无人机带回家。

“基本操作并不难,但是想要无人机‘听话’,就得手、眼和机器多磨合。”梁利平笑言,飞机买回家头两年,她只敢在自家田块试水。有一次,手指不小心按错键,机器一头撞上田边的电线杆,掉到沟里。后来,她逐渐摸着了门道,比如操作无人机时,人要站在无人机后面,视野最好;飞机作业时,要离水面远一点。

“我挺佩服我媳妇的。”彭章勇说,过去,打农药是件体力活儿,得背着装有三四十斤药液的喷雾器干。现在一个妇女,点点手机,操作飞机就能完成。去年,夫妻俩作业面积近4万亩,增收30多万元。

梁利平所在的大黄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我省首家女子植保飞防队,现有37位专职女飞手。合作社理事长蒋明兰是一名80后新农人。

2015年,恰逢我国“低空经济”刚刚兴起,植保无人机行业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嗅到商机的蒋明兰返乡创业,办起植保服务合作社。她介绍,使用无人机施肥打药,每亩田至少能节省三分之一的用药量,节水90%。

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合作社服务供不应求,飞手变得紧张起来。蒋明兰发现,很多70后、80后留守妇女既有就业需求,时间又灵活,有希望培养成飞手队伍。

“操作无人机是一项精细活儿,飞手要跟农户打交道。女性心细、沟通能力强,比男性更有优势。”她的想法得到天门市妇联支持。2019年以来,合作社针对留守妇女开展无人机培训,累计培训了300多位女学员。

今年,蒋明兰和姐妹们计划引进一批智能农机,建设200亩无人农场。“听说国家现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给农机安装北斗,实现无人驾驶。我们也想试试。”蒋明兰相信,随着科技赋能,农业装备持续提档升级,种田会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更多人将和她们一样在广袤田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发布时间:2025-02-25提交人:湖北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蒋玲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