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的30万亩水稻迎来了收获期。田野里稻香四溢,收割、脱粒、稻草打捆、小麦播种,全流程机械化作业,一派忙碌景象。
10月16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在希望的田野上》专题栏目组,央视记者走进鱼台,对鱼台县30万亩水稻丰收情况进行现场报道。
鱼台与山东其他地方夏粮主要种玉米不同,因为紧邻1200多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水系特别的发达,所以鱼台大米是“一枝独秀”。在清河镇天霖农机合作社的一片稻田里,收割机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合作社理事长陈宜强介绍:“今年的水稻长势喜人,稻穗饱满,籽粒紧实。据农户介绍,一穗能有200多粒,一亩地能达到30万穗左右,今年一亩地的产量在1500斤左右,是一个很不错的产量。”
济宁鱼台县推广水稻收割—稻草打捆离田—于一体的机械化收割方式。它可以在收割和脱粒的同时,把稻草打捆,而不是打碎了还田。刚收的稻谷,黄里透红,非常喜人。而它们后续会被送到加工厂进行去皮和净化加工,就成了大家日常餐桌上食用的大米。
稻田里一捆捆排列整齐的稻草也大有用处,因稻草本身比较有韧性,适合织苫纺绳,给蔬菜大棚保温、给搞畜牧业的地区去盖草场等等。这一亩地的稻草能卖一两百块钱,最远能卖到新疆,可以说水稻全身都是“宝”。
今年,鱼台大力推广水稻机收—秸秆打捆离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新技术,该技术集成了耕、种、耙、收等多种农艺于一体,不仅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加快了“三秋”进度,同时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减轻了大型机械对耕地的碾压,实现了保护性耕作的标准和要求。同时,鱼台不断强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普及,把机械化应用贯穿于育秧插秧—植保管理—机收机播—烘干深加工等水稻生产的全链条,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鱼台农机中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提前着手、及早谋划,从机手教育培训、机具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机手机具调度、抢修服务保障、成立“三秋”应急服务队等方面全程发力,为促进全县“三秋”农机化生产有力有序、安全高效进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