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的活动与论坛,可谓精彩纷呈。从议程设置上看,大多集中于时下热点、着眼未来趋势,成为展会的精彩副餐,既为展会增添了亮色,各路人员与会议代表的到来,也为展会平添了人气。
从主办方发布的活动日程看,三天内举办的各类活动就有47场之多,内容几乎涉及当下农机行业所能想到的各个方面。对于农机行业每一个职业、每一项岗位、每一项工作的人士,都能找到他的兴趣点。
聚焦重点任务与工作
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下称“总站”)与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下称“流通协会”)联合发起“数智赋能机艺融合”圆桌对话平台,并开展首次专题交流活动,通过搭建跨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农机、农艺、农资、农田、品种、信息化、大数据等多要素深度融合,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力。会上正式启动了“数智赋能机艺融合”圆桌对话平台,该平台的创建是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支撑现代农业需求、推动农机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平台智囊作用,洞察产业形势,明确发展方向,做好技术把关,统一行业共识。据了解,总站将与协会携手发挥“双牵头”作用,搭建沟通交流、共享融合、成果推广合作机制,为平台运行做好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平台影响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活动上详细讲解了水稻耕、种、管、收、烘等全环节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探索与应用。

近年来,中央和农业农村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全面提升单产水平。利用农业机械、采用社会化服务方式,是推进农业提单产的重要途径。本次展会期间,总站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隆重举办了以“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推动三秋粮油经生产能力提升”为主题的2025粮油经单产提升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演示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31家农机生产企业的70多台套机具参加作业演示,其中5家企业的油菜毯状苗移栽机开展了作业验证大比武。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教授莅临指导。来自全国各地农业农机主管部门代表、展会观众和 “一带一路”国际友人300多人参加了活动。演示活动聚焦长江流域稻油、稻菜、稻烟轮作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将展会上的机具应用于田间作业,通过主持人介绍和专家讲解,集中展示了水稻收获、秸秆处理、稻田耕整、油菜种植、蔬菜种收、烟草种收等环节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装备、生产模式和解决方案,有力地推进了农机装备补短板、新型机具研产推用和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聚焦农机市场与流通
作为本次展会期间的主论坛与重头戏,10月27日上午召开了农机流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5农机经销商大会。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围绕“识势——看清行业当下特征”“审势——把握机遇与挑战”“驭势——明确破局行动方向”三个层次,作了纵深推进农机流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力求在充满挑战的行业形势下,为农机流通领域提供破局之道。范建华指出,当前农机流通行业既有“冬天”的考验,也有“春天”的希望,有政策、技术、市场构成的三大支撑利好,有效为全国经销商增强了信心。会上,中国一拖党委常委、第一拖拉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杨广军力陈要打造新时代厂商合作机制,促进农机流通高质量发展,他呼吁推行“目标共定、资源共投、成果共享”的厂商共营模式,打造共同价值观,深化合作理念,构建“及时响应、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数据驱动、透明协同”的数字化管理。行业网红、松原市君盛源农机董事长牛海军和江西瑞丰农机总经理邹泰晖分别就如何运营新媒体、如何做强农事服务“引擎”助推农机流通高质量发展做了分享,同时还就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二手农机业务安排了研讨沙龙,受到与会者的称赞。
随着农机社会保有量的增加,农机后市场的发展已经广受关注。10月26日举办的2025中国农机后市场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二手农机流通、零配件产业发展等行业关注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流通协会监事长吴军旗指出,国三国四动力切换、农机报废更新政策落地,以及智能装备、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二手农机业务增长,还推动了农机后市场维修体系优化升级,同时加速了金融、咨询、培训等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会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韩涛以“拍卖引领:二手农机设备的流通及价值体现”为当前二手农机经销商通过新媒体直播介绍设备、引流客户,最终达成线下点对点交易提供了重要借鉴;俄罗斯格瑞纳集团农业及特种设备零部件市场部总经理斯特凡·范德尚和帝威衡(TVH)贸易(厦门)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刘博分别介绍俄罗斯及欧美农机零配件后市场现状;山东广饶亨通农机公司总经理张春燕介绍了农机诊断设备与配件管理工具的实践应用;欧洲拍卖行亚太业务发展经理许书伦则从国际化视角建议要推动二手农机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实现“价值回流”。
10月26日,由总站指导,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分会、农机维修分会联合主办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座谈会聚焦智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4场主题报告涵盖智慧农机服务中心建设、农机合作社运营管理、维修网点提质增效等关键领域,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会上,一款多功能的农机故障综合诊断仪首次亮相,可实现多种常见故障的快速识别,显著提升田间服务效率。
聚焦出海与国际交流
每年国际农机展期间举办的农机市场分析会,都吸引了强大人气。10月27日,以“识势·谋策”为核心主题的2025农机市场形势分析会,业内权威专家、企业汇聚一堂,以全球视野与翔实数据为支撑,深入剖析当前农机市场面临的困境与转型升级路径,为我国农机产业未来发展擘画战略蓝图。会上,针对农机企业出海面临的信息壁垒痛点,流通协会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重磅推出“数说农机系列”服务。该平台系统可整合目标国的农业生产、农机市场关键数据,已形成可复制的工作法,助力企业精准布局海外市场。会上,马来西亚全球农业发展行会总会长、拿督蔡振行、流通协会媒体分会会长胡伟等分别就2025马来西亚农业与农机发展概况、巴基斯坦农业机械化现状与鲁班工坊农机项目实践等话题做了报告,为行业全球化布局提供多维度参考。
10月25日,近千位来自全球的农机行业精英齐聚武汉共赴2025中外农机贸易大会与对接会。作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王牌活动”,这场大会已连续举办近十届,凭借卓越的对接成效在国内外农机界积累了超高口碑与深厚影响力,据悉仅去年便成功促成500余位国际买家与近200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成为推动全球农机贸易的高效纽带。本届大会创新打造了“政策解读+贸易对接”双引擎模式:一方面邀请国外行业协会专家深度剖析当地市场需求与发展机遇,为企业出海扫清信息壁垒;另一方面组织国际买家与国内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洽谈,不仅参会人数再攀新高,对接规模更较去年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全球农机资源在江城高效联动。
为将中国经验赋能非洲小农,展会期间世界粮食计划署(以下简称“WFP”)召开了“以小农户为中心的基底应用赋能”论坛,汇聚了中国农业农村部下属多个单位、湖北省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非洲各国农业项目负责人和数十位来自“非洲之角”国家粮食安全项目的学员,旨在推动适用于小农户的技术真正落地应用,提升粮食体系的韧性、效率与安全性,让辛勤的耕耘收获“颗粒归仓”。
聚焦未来发展趋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精神,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展会期间,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以“聚焦绿色动力,赋能智慧农业”为主题的新能源农机装备发展研讨会。围绕新能源农机装备的技术创新、产业规划与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新能源农机整机与零部件企业代表,就拖拉机混合动力总成、新能源拖拉机、新能源收获机、电动播种机、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电控发展现状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农业机器正成为行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器人应用,国务院今年8月发文明确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及农业机器人,目标是提升农业生产加工工具智能感知能力,推动农机平台化、智能化管理,将农业机器人列为重点推广对象。10月26日举办了农业机器人技术交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成良等知名专家与会。本次会议围绕农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展开,聚焦国家政策支持、智能装备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推动农业机器人研发加速,科研院校与企业协同攻关,形成多领域、多场景研发格局。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牧场大会启动仪式暨草食畜牧业机械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就优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技术装备、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草原牧场的智慧管控,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在内的智慧牛场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