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四川省春耕正如火如荼进行,全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为“天府粮仓”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无人机“唱主角”,植保效率颠覆传统
四川多地春耕中,无人机成为田间“主力军”。在泸州市叙永县、泸州市古蔺县等地,无人机不仅实现病虫害防治,还能完成播种、浇水、喷药、施肥等任务;在邛崃市,植保无人机以精准航线喷洒药肥,300亩作业仅需3-5小时,通过推广无人机飞防、机械化育秧等技术,春耕效率提升30%以上;在眉山市仁寿县,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农民可以实时掌握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春耕效率;在泸县现代农业园区,无人机与“四情”监测系统联动,实时分析作物长势,推动植保作业从“凭经验”向“靠数据”转型。
二、智能农机“显身手”,耕种管收全链升级
自动驾驶拖拉机、插秧机等智能农机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作业精度。彭州市大力推广无人驾驶智能化播种、高效节能灌溉、标准化生产栽培等新技术,实现“种、管”一体化;达州高新区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引入机器人进行码垛作业,保障春耕农资供应高效安全;邻水县与云天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农田环境实时监测,并推广“生物农药+无人机飞防”技术组合,使油菜菌核病防治效率达92%。
三、数字化育苗,育秧迈向“工厂时代”
通过集成智能设备与数据化管理,推动传统育苗向现代化“工厂模式”转型。宜宾市高县建成的数字化育苗中心,采用智能化育秧设备,包括立体循环运动式育苗机床和自动化播种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培育水稻、各类蔬菜、中药材等幼苗。泸县爽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的川南“中稻+再生稻种植”高产高效生产项目,可实现一种两收,每亩收成有望达到2200公斤。
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科技服务直达田间
各地推动机械化与农艺服务协同发力,助力农业现代化跑出“加速度”。简阳市三合镇通过“农机+农技”组合拳,集中连片种植让“巴掌田”变“聚宝盆”;绵阳市三台县组织41名农机技术指导员下乡,开展农机维修保养指导,做好农机安全排查。
五、高标准农田筑基,机械化释放土地潜力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创造了条件。井研县王村镇建成高标准农田3.03万亩,推动“小田并大田”,配套沟渠、管道等,备战春耕。沐川县沐溪镇王家祠粮油园区依托梯田地形,利用小型机械进行机耕、机播、机收的全机械化操作,尝试无人机水稻播种,探索丘陵地区全程机械化新路径。
从无人机翱翔天际到智能农机驰骋沃野,从数字化育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四川正以农机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革新。未来,四川将继续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粮食安全筑牢“科技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