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勇仙家庭农场,一望无际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阳光洒落,泛起层层金光,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演示暨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赛在这里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骆健民出席活动并为一等奖选手颁奖。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机高手齐聚一堂,切磋技能,学习水稻机收减损知识,提升机收技能水平。
在技能大比武上,农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间来回穿梭,各展神通。裁判员根据选手比赛作业的效率、质量和损失等情况综合打分。最终,来自衢州市的何小良、徐志慧荣获一等奖,宁波市的朱增明、杭州市的唐豹、绍兴市的赵维梁、舟山市的夏飞舟获二等奖,湖州市的陈新月、付春华,绍兴市的任鑫峰、杭州市的章琪、嘉兴市的张良杰、温州市的朱万浩获三等奖。徐志慧手捧一等奖证书,激动地告诉记者:“能参加这次比赛并且拿到一等奖,特别高兴。我已经做了25年的农机手,以前收割都是直接收,现在学了规范操作流程,多了田里检查的步骤。通过这次比赛,技术操作提升了很多。”
“很多选手的表现令我眼前一亮,我们专门做了统计,本次赛事当中减损效果最好的损失率小于1%。”总裁判长周彦春告诉记者,“这次比赛我们的平均损失率大约1.9%,比前两年有了很大进步。机收减损与水稻品种差异、产量高低、水稻成熟度、生长情况及作业环境等都有关,农机手们要综合调整机器工作状态,选择合适的作业速度、割幅大小、割茬高低和行走路线。”
减损就是增产。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开展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组织农机手技术技能培训,多措并举减少损失,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技能比武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后续新征程的起点,以此为契机,农机手们加强学习、相互交流,确保农业机械化能更深入普及和应用。”周彦春说。
此次活动包括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和技能比武三个部分。其间,各地领队和选手学习了机收减损的技术原理和规程、水稻适宜收获期和收割机合理操作方法、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实用内容;在演示环节,进行了秸秆收集打捆、无人机油菜撒播、秸秆粉碎返田等作业演示,展现新型粮食生产装备的优良性能,引导各粮食生产主体积极开展水稻低茬收割和提升农机操作技术,助推浙江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