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科技推广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延边日报 牛泽刚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科学种田,为延边黑土地装上“智慧大脑”

在吉林省和龙市福洞镇的田野上,一台智能拖拉机牵引着条耕机沉稳行进,金色秸秆被整齐犁开,耕整出洁净笔直的种床,科技感与泥土味在田垄间交融。延边州农机管理总站站长杨占锋俯身抓起一把湿润松软的土壤说:“秸秆覆盖还田后,土壤有了‘保温衣’,蚯蚓多了,板结少了,庄稼根系能扎得更深了!”这不仅是一次寻常春耕,更是黑土地“延年益寿”的生动实践,彰显着延边州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蓬勃态势。

减量增效:守护黑土肥力之基

在黑土地保护实践中,全州农技人员持续探索“减肥增效”良方。今年初,《延边州测土配方施肥及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州土壤肥料工作站化身大地“诊脉者”,精心采集1727份土样送检,布设63个肥料田间试验和61万亩大豆根瘤菌菌剂试验示范基地,为测土配方提供精准技术参数,为农民节本增收筑牢根基。

为让科学施肥理念落地生根,州土壤肥料工作站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展技术培训21期、技术服务21次,惠及农户1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000余份。和龙市西城镇二道村种粮大户李绪柱坦言:“‘土肥专家’APP里有地块土壤数据和定制施肥方案,按方案施肥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产量。”农业农村部门开通的“12582 农信通”热线,更成为农民指尖上的“农技智囊”。

科技赋能:激活高产内生活力

5月16日,2025年全州保护性耕作(条耕)现场会在和龙市福洞镇福洞村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召开。随着搭载条耕机的智能拖拉机启动,金色秸秆覆盖层瞬间化为整齐沟垄,科技助农的力量直观展现。

“我们坚持秸秆全链还田,去年引入玉米宽窄行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产量大幅提升。今年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就是要让黑土地越耕越有活力!”福洞村党支部书记盖同花说。今年以来,全州各级农机部门强力推进保护性耕作,上半年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69次,举办专题培训49场、现场示范7场,发放资料10246份,培训技术人员2484人次;保护性耕作面积层层分解到村、到户、到田块,4361台远程电子监控设备实现作业全程数字化监管;完成保护性耕作139.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为黑土地永续利用和粮食稳产增收夯实基础。

延吉模式:构筑长效保护屏障

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延吉市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主体参与”三位一体推进体系,将智慧农业监测系统融入耕地质量评价,推动黑土地保护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型,为保护性耕作装上“智慧大脑”。

今年,延吉市规划实施保护性耕作12.5万亩,以玉米作物为重点、兼顾其他作物,实现重点突出与全面覆盖有机结合。紧扣“多覆盖、少动土”核心要求,在保障粮食稳产丰产基础上,通过科学耕作增加秸秆覆盖、减少土壤扰动,持续改善土壤结构、提升黑土地肥力。为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延吉市推行“高质多补”激励机制,根据秸秆覆盖实际程度划分三个补助档次,让积极践行者得实惠,倒逼技术规范落地,为保护性耕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保护黑土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福洞村的科技春耕到延吉市的创新体系,延边正以科技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为黑土地注入持久活力。

发布时间:2025-08-22提交人: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心 芦毅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