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科技推广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湖北十分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黄冈:会施“膜”法的秸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湖北省委一号文件也强调“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6月24日起,湖北十分推出系列报道《农业科技丰景线》,带您探寻田间地头里的农业新技术。第一期,从一张环保又省钱的地膜说起。

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酒铺村,农技专家正仔细查看“试验田”的水稻长势。今年,稻田换上了“新皮肤”——由废弃物秸秆制成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黄冈蕲春县农业技术促进中心高级农艺师 钱太平:通过我们今年前期试验观察,它不需要除草,省了大量除草的人工和农药钱,水分蒸发少,灌溉次数要少一些。

地膜,广泛用于50多种农作物的生产环节,但可降解地膜的价格较高。而与此同时,在许多地方难以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却是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的理想生物降解材料。2022年起,华中农业大学李强教授团队将目光投向“秸秆原料化制备地膜”。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秸秆成膜性差、与生物降解材料亲和性差的难题。最终制作出来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强度达到普通地膜四倍、成本降低四成。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艳:需要对秸秆进行机械粉碎处理,将我们处理后的秸秆粉末,与一些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进行混合,就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地膜产品。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和园林学院双聘教授、湖北洪山实验室研究员 李强:达到节水节肥控草的目的,跟其他生物降解地膜比,除了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之外,我们把植物里面提取出来功能性物质,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功能。

今年,秸秆制备的可降解地膜进入中试量产阶段,日产能达1吨,并已在湖北、云南等地推广应用。

发布时间:2025-06-27提交人:湖北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蒋玲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