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科技推广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广西云-广西日报 苏时榕 李家健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桂林灌阳加强种子农机科技保障——春耕如画

农户在田地里插秧。陆仕臣/摄

温室大棚内,水稻苗茁壮生长。陆户军/摄

随着气温回升,广袤的田野逐渐苏醒,处处焕发着盎然生机。桂林市灌阳县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关键的农忙时节,农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图景。

“放心种”稳住基本盘

春耕,是农业生产周期的起点,而种子则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要素。

“我们大棚育下的秧苗,不仅发芽率高,秧苗壮实,而且长势齐整,抗病性强。”在灌阳县星霞农业水稻产业园一个大棚内,该基地负责人笑容满面。早在3月,该基地育下了一批早稻秧苗。经过20多天的精心管护,这批适用于机械插播的秧苗,长势喜人。

正在指导育秧工作的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永久科研实验站姜常务副站长告诉记者,工厂化育秧,可控温控湿,水肥一体化,不仅可以应对寒冷天气对秧苗的影响,发芽率也由室外的70%提高到95%,而且便于管理,有利于机械化春插,减轻劳动强度。

优质的种子源于日以继夜的研究。

一粒好种子,不仅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要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市场。姜常务副站长带领团队以试验站为依托,以种业带动产业,2024年在灌阳创建了2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集中展示“杂交水稻新品种、绿色栽培新技术、稻米加工新品牌、种养加销新业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开发模式,带动2500农户增效300多万元,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与此同时,灌阳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子种植技术培训。在黄关镇一片农田里,农业专家正耐心地为农民讲解不同品种种子的特性与种植要点:“这个水稻品种耐旱性强,适合在水源相对不足的田块种植;而这个品种产量高,但对土壤肥力要求也较高……”农户唐大哥感慨地说:“以前选种子,全凭经验,有时候效果不太好。现在有专家指导,我们心里更有底了,种下去也更放心。”

“智能机”注入新动能

在新街镇石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机具演示活动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微耕机等现代农机一字排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无人机植保施肥、旋耕机、微耕机和传统耕牛犁田等操作,勾勒出一幅繁忙的新景象。

“以前耕地、插秧,全靠人工,又累又慢,现在有了农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真是太方便了。”唐大哥说。

为提高春耕生产效率,灌阳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春耕生产注入新活力。

为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灌阳县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灌阳县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我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详细讲解补贴标准、申请流程等内容,让农民真正了解政策、受益于政策。”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已发放农机政策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此外,灌阳县农机服务中心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为农户提供农机具维修保养服务。技术员说:“春耕前,我们会对每一台农机具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确保它们以最佳状态投入春耕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户的生产顺利进行。”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灌阳县拥有各类机械98775台(套),其中植保无人机共32架;大型谷物烘干机25台;轨道运输机814台近200公里;水稻收割机60台;水稻插秧机80台;50—100马力的拖拉机60台;简易保鲜库80个;育秧工厂3个。创建了水稻、甜柿、油茶和红薯4个全程机械化技术新模式,目前全县机械化总动力达到36.08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6.37%,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4.47%。

“贴心技”是增收关键

在灌阳镇仁柜村三里桥屯,灌阳县义和种养家庭农场近100亩草莓在刚过去的采收季喜获丰收。农场负责人蒋大哥在盘点收入的同时回忆起前段时间遭遇的寒潮,仍心有余悸:“多亏了农技人员及时上门指导,教我们采用三膜覆盖(大棚膜+中膜+地膜)及时给大棚加固等方法为草莓保暖,才让草莓正常生长达到丰产又丰收。

科技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灌阳县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优势,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为应对各类农业灾害,灌阳县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做好防范措施。同时,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线上咨询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0多期,培训农民500多人次,线上解答农民技术咨询300多人次。

据介绍,2024年,灌阳县农业领域成果斐然,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4.4%。水果种植面积超30万亩,产量74.97万吨;蔬菜及食用菌面积超19万亩,产量26.20万吨。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政策扶持、科技助力与辛勤劳作的共同成果。

一年之计在于春。灌阳县将持续聚焦“种源、农机、技术”,以“放心种”为基、“智能机”为翼、“贴心技”为支撑,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

发布时间:2025-04-25提交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孙勇军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