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伊春积极谋划“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专项工作

来源/作者:

按照全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切实安排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最大化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财富优势,加快推进全市绿色化转型发展。

一是实施全域性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战略。将保护生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作为抓好“两头两尾”工作的第一环节,制定《伊春市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完善支持政策。在结构调整上,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突出发展特色种植业。在产业布局上,南部地区重点发展以铁力为主的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北部地区发展以嘉荫为主的绿色大豆种植,中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二是突出抓好粮食加工业。一是在加工生产上。积极推进铁力众合贸易有限公司、禾中集团九河泉绿色稻谷产业园20万吨项目建设。二是在粮食购销上。搭乘“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快车,引导水稻生产厂家实施品牌战略;指导各生产加工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拓宽粮食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在产后服务上。适时为农户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森林食品业。一是继续打造“红蓝黑白+林畜+林药+林菜”七条特色产业链条,丰富下游产品,向精深加工要效益。二是以忠芝、越橘庄园、伊林集团、北货郎等企业为龙头带动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三是用好标准化绿色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和林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为延伸产业链做好资金保障。四是打造“伊林”、“小兴安岭大森林”两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宣传推介“伊春蓝莓”、“伊春黑木耳”等地标产品,叫响伊春森林绿色有机食品品牌。五是办好第五届中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

四是加快推进特色畜牧业。一是按照“一市一县做强、中部区域做特、北部区域做精、全域发展森林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宝宇公司、伊润集团、森林鸡合作社等为龙头,推进畜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农牧结合,发展森林鸡扶贫和林下牛循环经济体模块经济,促进农业增收,实现产业脱贫。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推进与哈尔滨众合公司就林下肉牛养殖的合作洽谈,力争今年年末签订合作意向书,明年实现项目落地。

五是培育壮大北药业。一是推进绿色药材基地建设。围绕南中北东四条产业带,针对葵花、金北药、天一、格润等药业企业原料需求,协调建立药材种植基地。二是以葵花药业、格润药业、黑龙江四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北药业发展。三是努力拓宽北药营销渠道。依托伊春区、铁力市区位优势,加快地产药材市场建设。四是努力打响林都北药品牌。通过组织参加全国性的药交会、药博会和考察药品专业市场等形式,大力宣传“林都北药”,进一步扩大使用“林都北药”商标范围。

六是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食品项目谋划。目前,谋划了2018年伊林集团腐竹食品加工、台湾小食品加工,恒硕集团黑龙江桦之源饮品有限公司桦树汁加工等食品加工项目26个。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推进伊春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年产2亿袋黑木耳即食食品、黑龙江省高锶泉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高锶矿泉水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投产。三是发挥特色原料优势引进扩大增量。围绕有供给优势的特色原料,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建设一批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高端加工项目,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七是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完善全品种、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构建覆盖种、养、加、销各环节的可追溯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森林食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健全从田间、林下到餐桌的农产品、森林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点与不定点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严加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千方百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和产品质量。

八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订伊春市2018-2020年乡村振兴规划。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场所振兴的引擎,大力发展兴村富场的支柱产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园区建设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承载能力。落实扶持农民和务农职工创业政策,吸引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强农村环境资源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推动农业、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康体养老、文化创意、科普修学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庄经济。

九是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切实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应用高端技术提升农业、林下经济技术物质装备水平。围绕食用菌、浆果、山野菜等特色产业,完善包括产加销运贮各环节的科技创新团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落实各项创新驱动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在岗创业或者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工作。

十是加强专业化服务。一是强化政策服务。落实好现有政策,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研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强化产需对接服务。围绕原料供给和加工需求,强化种植养殖主体与加工企业的对接;围绕生产协作需求,促进区域间、企业间的上下游衔接。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服务。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新闻

「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 主办 「 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 承办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15号
京ICP备050394191号